在这个同现实割裂的世界里,每个人物都爱得很用力。说实话,这种用力并不是我这类冷漠寡淡的人所能“感同身受”的,但,我却羡慕他们。
他们是一群极其不自私的人。管春愿意把自己全部的运气交给毛毛,小玉愿意站在离马力最近的位置上但却只拥抱他的影子,陈末愿意永远做何木子留在人世间的一件活体遗物。这些,哪怕是一件,我都是不愿意的。我希望自己永远是那个拥有好运的人。我希望我爱的人也恰好爱我,如果他不爱,那我就也假装不会爱他。我希望我可以先于我的爱人死去,这样我无需料理什么麻烦的后事和那些恼人的情绪。一切都是以我希望出发的。所以在看《摆渡人》的时候,这里头的每个人物都是我的反相。
有相当长一段时间,我一度觉得这个世界上的所有人同我都是一样的,爱,这件事并不可能跳脱出寻常,有什么伟大的地方。但,仔细想来,如果连爱这种可以产生强烈自我牺牲情绪的情感类型也无法成就一丝伟大和高尚来,那么便没有任何希望了。世界辽阔,并不是只有一类人,我见过那些爱所带来的牺牲和成全,改变与宽佑,所以即使我无法做到,却羡慕他们。
在这里忍不住想要大胆揣测一下,那些发现《摆渡人》里的情感打动不了你的心的人,或许才是极其幸运的人,因为你们是见过美好爱情的人,是顺遂的人,甚至就是爱得很用力的那些人——这里头的差爱情我都没有遇到过,世界上不存在这样荒谬的错过和过错。这里头的牺牲和拼命还不及我的几分之一,我承受的背叛和离别比这些要多上百倍,有什么走不出来的,就是矫情。前者是顺遂幸运的人,后者是拥有爱的能力令人羡慕的人。我想我们都该首先学会不那么自私,首先愿意去做用力去爱的人,才能逐渐趋向于幸运的人。
作为一部由短篇小说改编而成的电影,最害怕的一点便是它能否撑起120分钟来。三个人物三条主线再加几个特别人物的串接,故事性可看性都挺强。被许多人诟病的多而满的旁白,其实来自于许多作家的通病。想要把人物的内心转变通通告诉你,想要用文字来传达爱情观与价值观,害怕仅仅通过影像这些东西无法清晰的投递给每一个来看的人,所以会不自觉将他们转变为语言,讲解出来。如果《摆渡人》的监制不是王家卫,或许旁白会克制一些,但奈何恰恰是最喜欢使用独白的王家卫导演啊,所以的确是过多了一些。而那些贯穿全片的音乐呢?其实这里的每一首音乐皆是另一种旁白的表现形式。我是很喜欢的。觉得恰到好处。
当然,《摆渡人》作为一部喜剧电影,我认为前半部分比后半部分出色。在小玉和马力前女友进行九洞高尔夫拼酒之前,它的笑点和哭点之间几乎实现了无缝衔接与转换,节奏把握也顺风顺水。后20分钟小玉的失恋氛围做足的同时,却也拉缓了整个电影的步调,气韵便有些散。好在收尾处管春与毛毛的故事线出场,再加上豪华游轮《摆渡人号》,《摆渡人》的喜剧风格其实是有始有终的,完整性良好。
在看《摆渡人》的时候,我的脑海里闪现出的另一部电影叫作《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这是日本一部家喻户晓的电影。色彩绚烂,好似童话,女主角松子十分善良,用力生活,用力讨好世界,也用力去爱。但最终穷困潦倒,孤独终老,在悄然无声中死去。片子很残忍,但却被处理得极度绚烂美艳,甚至透着一丝欢愉。或许是因为故事本身太残酷了,这是一个令人心碎的人物,所以将她放置在一个架空的环境里,里头的人物看起来都和寻常人类不同,都是一些怪咖,包括松子自己,于是人们会觉得很安全。人们会觉得这是一个镜中人,这是一个镜中的世界,我不会被如此对待,我将我的关怀推过去就好了。
《摆渡人》里的爱情,几乎都以失败告终,有的甚至以死亡告终,但它却是一出喜剧。它没有实体,色彩艳丽,灯火通明,热热闹闹,嘻嘻哈哈,将悲伤掩饰了过去。喜剧与悲剧终究是一体的,它是一种讲故事之人的自我保护,也是一种对于看故事之人的情绪关照。《摆渡人》的最后,陈末打开门,望着你,对你说,“我是个没有明天的人,但我希望每个人都会有。”我想,这是真心的。(文/俟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