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誉为文艺界的“常青树”
著名艺术家乔羽曾说:“真正的艺术家都有两只坚实的翅膀,一只翅膀托着坚定不移的爱国心,一只翅膀载着光辉灿烂的作品。”这句话正是阎肃的真实写照。
这一生,阎肃把一个个文艺精品送进了艺术殿堂,获得了很多的荣誉,但这些荣誉的背后,是他把灵魂融入艺术的真情付出。为了创作出真实生动的艺术佳作,他甚至自愿7天7夜“蹲大牢”。
1962年,为了创作歌剧《江姐》,阎肃和作曲家金砂、姜春阳、羊鸣两下江南,三进川东,走访了江姐的原型江竹筠的20多位亲人和战友。1966年,为了创作京剧《红岩》,为了切身感受革命者当年在监狱中的遭遇,阎肃到重庆渣滓洞体验生活。他让工作人员给自己戴上沉重的脚镣,双手也被反铐着。在那间黑漆漆的牢房待了7天7夜,不让说话,不准抽烟,不许走动,三餐吃的是监狱里用木桶装的菜糊糊。为了体验上大刑,他还坐了一回老虎凳。当捆绑的脚下加到第二块砖时,他两条腿的筋都快要崩断了……那种刻骨铭心的体验,让他在后来创作江姐这个艺术形象时,饱含爱憎、浸透血泪的文字喷涌而出,一个铁骨铮铮的江姐形象跃然纸上。
如今,歌剧《江姐》已经5次复排,一台戏唱了半个世纪,演出1000多场,成为艺术舞台上一朵永不凋零的红梅。
改革开放之初,人们感觉军装掉价了、军人地位也不那么高了,阎肃用《军营男子汉》告诉人们,天下最棒的男人是军人;在长期和平环境下,人们的国防意识在渐渐淡化,他用《长城长》唤醒了多少赤子情怀。他既能写出京腔京韵十足、大雅归俗、俗中见雅的诸如《唱脸谱》、《故乡是北京》,也能写出像《雾里看花》那样唯美、朦胧、富有哲理的作品。
有位老友曾经问过阎肃:“大家都说你是文艺界的”常青树‘,你是怎么做到的?“阎肃回答说:”“常青树’不敢当。我在创作上没有什么窍门,只有8个字: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阎肃的业余时间,不是读书看报就是看演出,这些都是为了扩大眼界、增长见识。因为他坚信一条:“五谷杂粮”养人,而他“吃什么都香”,所以有人说他是学问的“杂货铺”。
阎肃所说的“行万里路”,就是深入实际、深入生活。他有一条重要体会:生活不会欺骗人,艺术创作一点离不开生活。因此,他总是千方百计寻找机会去接触社会,安排时间下部队采风,以便广泛涉猎知识,开发创作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