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令人眼花缭乱的综艺节目中,音乐类节目无疑是最为常见,也最被“做滥”的类别,可是如果换成用四川话、陕西话、湖南话这样的方言唱歌呢?近日,由爱奇艺出品的国内首档方言音乐综艺《十三亿分贝》举办了媒体看片会,为这档即将于7月8日上线的节目提前揭开面纱。记者看到,这档节目除了选拔了一批来自民间的方言音乐人,在表现形式上也打破常规,采取直播与录播相结合的形式,注重现场的互动性,汪涵、大张伟、撒贝宁等明星的加盟更是让节目笑点频出。而汪涵也在节目中表示,参加这档节目与他目前从事的方言保护研究工作有着紧密的联系。
明星素人玩音乐像唠家常
做派儒雅的汪涵与诙谐逗趣的大张伟,分别代表南派北派,各自坐镇门对门的“澡雪山房”与“大黄宫”内,分别拥有撒贝宁与黄绮珊辅佐在侧,每一组选手都需要在两间房中选择推开一扇门,凭借自己的方言音乐表演获得晋级资格。《十三亿分贝》就在如此轻松自如的环境下展开。
与其他音乐类节目相比,《十三亿分贝》弱化了PK和竞赛的元素,更侧重“玩音乐”的真实感。在节目中,选手来自四面八方,既有唱着西安方言的说唱组合,也有入围金曲奖的闽南语乐团,还有用方言串烧各种影视金曲的阿卡贝拉乐队。他们的共同特点是比传统流行歌手更为放得开,演唱上更具情绪化、个性化,与明星嘉宾的互动也更有火花。
比如其中一位特立独行的歌者进门头一件事是用废报纸重新装点屋内,营造唱歌氛围,而一位来自湖南的女孩在唱完歌后还自带方言学习手卡,对着屏幕一一为观众普及湖南话。四位明星也非综艺节目中常见高高端坐的“导师”,他们与歌手平等相待,拉家常,插科打诨,打成一片,毫无距离感,甚至两组明星还会为优秀的选手争风吃醋,冲上门来抢人,引得现场一片妙趣横生。
作为一档互联网综艺,《十三亿分贝》充分发挥网络优势,在国内率先实现了直播+录播相结合的方式,也就是说,在这期节目录制的同时,通过两个音乐房间的互动摄像头,明星与歌手们的互动演唱已经无死角地被直播了出去,这期间汪涵、大张伟也会随时与线上网友互动,采纳他们的意见。节目总导演马力表示:“直播模式的引入,改变了人与人对话的关系。使节目指向性能够很清晰地表达,不仅艺人的表现更加真实,也有利于让网友在同一时间,看到不同空间发生的事情。”
用最流行的方式让年轻人关注乡音
在公众的眼中,汪涵是在《天天向上》、《我是歌手》等节目中风趣幽默又有文化底蕴的主持人,鲜为人知的是,汪涵于去年在长沙启动了“响应计划”,旨在对湖南方言进行调查、分类、整理,将学术性、文化性、大众性及趣味性结合起来,最终将调查研究成果捐献给湖南省博物馆。
汪涵表示,“响应计划”的灵感来源就是繁体字中的“響”。“上面是一个乡村的‘乡’,下面是一个声音的‘音’,所以我觉得最响亮的声音就是乡音。乡音一直在被我们使用着,但真正能从乡音中感受到文化依存,或者是对中国传统文化承上启下的魅力的人却不是特别多。很多人甚至对乡音慢慢遗忘,在自己身上眼睁睁看着它消失。”
汪涵希望能够呼吁更多的年轻人来重视乡音,重新认识自己家乡的方言以及其中蕴含的历史文化,而流行音乐是年轻人最容易接受的方式,因此汪涵与《十三亿分贝》这样一档弘扬方言音乐的节目一拍即合,除了担任节目嘉宾,他同时也是节目幕后的总策划。
“四十不惑,是不容易被很多事情所迷惑,不迷惑自然就看得清了,我觉得我接下来的人生很大一部分时间段,甚至于我接下来人生所有的精力都可能投身到我所钟爱的语言当中,我希望在《十三亿分贝》当中不单是做节目,也是一种很难得的学习,因为有四面八方的年轻人凑过来,很难得有机会听到来自祖国各地各种不同的声音,这对于我的方言学习是一个很好的刺激,我很期待。”汪涵在为此次看片会专程录制的视频中这样说道。
总导演马力透露,制作《十三亿分贝》不只是做一档音乐节目那么简单,当他们接触到了大量方言及其背后的文化时,才感叹“我们原来在这个题材面前其实是那么无知”。为此团队先是从北京语言大学邀请了三位语言专家对遇到的问题进行拆解,在交流中发现方言的背后还会涉及民俗,又邀请了三位民俗专家来到节目组。马力希望这档节目在传递给观众好玩的音乐的同时,也能用比较生动、不那么说教的语态告诉大家,方言的背后还有那么多故事,有那么多传承上千年的风俗习惯。
本报记者成长 J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