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娱乐

艺术院校

中央音乐学院院长寄语艺考生:拜师、托门路是误区

2016-02-26 08:41:59  来源:新华网

   2月25日,中央音乐学院院长、著名指挥家俞峰做客新华网,就2016年艺考以及中国音乐教育及艺术人才培养分享自己的见解。新华网 张欣然 摄

   2月25日,中央音乐学院院长、著名指挥家俞峰做客新华网,就2016年艺考以及中国音乐教育及艺术人才培养分享自己的见解。新华网 张欣然 摄

   新华网北京2月26日电(记者段敬芳)2月25日,中央音乐学院院长、著名指挥家俞峰做客新华网访谈时表示,艺术人才培养需要“学术自由精神”,音乐教育和业务实践是密不可分的,他着力将中央音乐学院打造成为国家重要的艺术智库。他同时寄语艺考生,学艺术应量力而行,找名师、托门路才能考得上是艺考误区。

   教育和实践密不可分 音乐教育应注重反馈

   俞峰1985年考入中央音乐学院指挥系,1991年留校工作,至今从教25年,包括他到中央歌剧院工作的十年期间,一直没有中断在学校的教育工作。他对音乐教育工作的无比热爱。对于重新回到学院担任院长,他表示,“现在回到母校担任院长,对我来说责任重大,也是一个非常光荣的使命。”俞峰曾经中央歌剧院工作十年,担任中央歌剧院院长7年,在回忆这段工作经历时,他认为,在中央歌剧院工作的十年是非常重要的国家院团的工作实践与锻炼,这对于他在音乐教育领域的工作十分重要。教育和实践、讲台和社会舞台从来是不可分割的,在俞峰看来,这两个“中央院”之间一直是紧密相连的。他说:“从学校的课堂教学到艺术实践、到社会舞台等等这是一个完整的教育系统,对音乐人才培养尤其重要。对教师来说也是一样的,如果教学缺乏实践,那在课堂上讲授的知识会显得单薄。”

   俞峰举例说,“我在歌剧院工作的十年对我们的教学反馈非常重要,在中央歌剧院招聘的学生信息会直接反馈到中央音乐学院的院学术委员会,院学术委员会甚至会根据我的意见深入探讨和研究有关声乐系的授课情况。我们还请学校的老师到中央歌剧院担任招聘考试及内部考核的评委。歌剧院方面对学院招收的学生的质量评价也会直接反馈给学校,这些反馈是真实、直接、非常负责任的。另外,中央歌剧院还是中央音乐学院在北京唯一的实习基地,尤其在歌剧方面进行了很多的合作。”

   人才培养需要学术自由精神 只有热爱才能激发创造力

   在谈到对中央音乐学院未来发展的设想时,俞院长表示,实现中国高校“双一流”是中央音乐学院下一步工作的方向和努力的目标。虽然中央音乐学院有很多专业和学科已经在国际先进行列,在一些方面已经达到“双一流”的标准。但还有一定的提升空间和不足。尤其是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讲话中提到的“作品是自己的立身之本,要静下心来、精益求精搞创作”,这对音乐工作者、文艺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加速发展的期望。中央音乐学院也应该责无旁贷地创作出民族的、时代的作品,从教学质量来说,应该更多地为国家的艺术水平和国家艺术形象的提升提供支撑。

   俞峰曾经在德国柏林汉斯埃斯勒音乐学院交响乐队指挥专业学习,也造访过国外的音乐学院以及讲学,对于中外教育的差异,他深有感触。他认为,中外教育在人文学科上具有很大的差异性。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是决定学生和人才将来能走多远的关键。“我一直在思考,学生选择什么专业以及什么样的发展道路是他们自己的理想还是家长的理想,这是一个关键的问题。在国外的学校,很多人会先出去工作一段时间想清楚自己的兴趣和特长再来选择自己的专业。我们把它称为学术的自由精神,或者是一个人生的自我选择。”只有让学生凭借自己的兴趣去选择自己的专业,才能真正地激发他们的创造力,这个才是真正的内在的“人才发动机”。

   俞院长还指出,目前国内的高校普遍存在“严进宽出”的现象。国外大学绝对不会“宽出”,因为学术的严谨、教学的秩序是容不得马虎的。我所提倡的“学术自由精神”,是在严谨的治学态度前提之下的。学生从18岁开始的年龄段正是求知欲形成的非常重要的阶段,尤其在艺术上,所以学生从高中进入大学,对他的人生而言是一个重要的转折。“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是百年大计,不可一蹴而就。有治学严谨的态度,保持、传承、发扬良好的校风,在大学中建立良好的治学氛围,让老师能够脚踏实地从事教学和研究,这是一个大学理想化的状态。

   寄语艺考生:找名师、托门路才能考得上是误区

   刚刚接任院长的俞峰就投入到紧张的艺考工作当中,站在院长的高度重新审视艺考,俞院长感慨颇多。他说,艺考一年比一年火这是非常好的现象,艺术让我们生活得更美好,也是社会进步的一种象征,我想未来艺考生会越来越多。搞艺术肯定是投入大、辛苦多、产出相对少的,所谓的明星、真正的艺术家还是少数的,但社会在进步,尤其达到一定的收入水平以后,人们对美的追求、对幸福生活的追求、对表达自我的追求在不断增强。“问题是到底是这些艺考生的理想还是家长的理想?这两个是统一的还是矛盾的?家长是不是代替学生去选择了?另外也有一些比如学生能否一直追求这个目标,今年没考上明年、后年再考,有没有来自于社会或家庭的压力,如果是出于真正的热爱、对艺术锲而不舍地追求,我们也是应该鼓励的。”俞院长对艺考生寄语道。

   对于社会上对于艺考的诸如“没钱上不起”、“家里没人没背景就没发展前途”的说法,俞院长认为这不是主流观点,他说,中央音乐学院坚决不会将家境不好的学生拒之门外,如果有学生考上中央音乐学院却没钱上学,院方一定帮助解决。另外,国家也有相应的政策和助学机制,不会让学生因为学费问题上不了学。俞院长认为,所谓高投入是相对于艺术类学生的课堂外的投入而言的,这是一个社会市场问题。他告诫考生和家长,学艺术的投入肯定会有,但是要量力而行,只有找名师、托门路才能考得上考得好的说法,是艺考的误区。

   俞院长同时表示,学习艺术,是一个漫长而艰苦的过程,内心不够坚定和强大,是无法坚持下去的。追求艺术的过程也是实现自我完美的过程,这也一直伴随着艺术家的整个人生。搞艺术确实需要天分与勤奋两者相结合。勤奋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有,只是把它发挥出来而已。每个人的天资不同,比如嗓音条件、比如吹管乐对手和嘴的条件都是有要求的,当然这些都不是绝对的。人的差异性没有那么大,后天的勤奋很重要,而勤奋的动力来自于自己的执着和热爱。

   近年来,中央在大力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的战略,俞峰在中央歌剧院工作期间,为中国歌剧走向世界做出了很大贡献。对于中央音乐学院的对外文化交流和深化合作的话题,俞峰表示,作为一所音乐学院,我们首先要在学术上走出去、引进来,自始至终与世界前沿一同发展,这需要长期的、高层次的学术上的交流。另一方面,中央音乐学院要利用自身高水准的表演艺术团队优势,在战略高地推动国家艺术形象的发展。

   俞院长最后指出,中央音乐学院应该成为国家重要的艺术智库,尤其在文化考察、艺术考察方面是中央音乐学院非常重要的研究领域。同时,作为艺术类院校,应该具备服务社会、经济的重要功能,可以建立更多的社会化合作平台。

编辑:卢云

相关阅读

精彩图库

优势栏目

  • 娱乐杂谈

    中工娱乐杂谈:“老腔调”的星光大道如何摆脱桎梏?

  • 娱乐杂谈

    中工娱乐杂谈:每个人都可以从“超女”中找到自己的影子

  • 娱乐杂谈

    中工娱乐杂谈:专业歌手也来“凑唱” 跨界歌王“没跨出来”

  • 娱乐杂谈

    中工娱乐杂谈:“约炮风波”之后 吴亦凡你的态度呢?

  • 娱乐杂谈

    中工娱乐杂谈:被指太污 “女不强大天不容”你真看懂了吗?

首发策划

新闻排行

新闻日历

新闻日历
中国领先的主流娱乐门户、原生娱乐资讯首发平台 中工网旗下品牌  合作垂询:(010)84151709  Copyright © 2008-2017 by ent.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