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大国工匠

孙同峰:海港传奇“大工匠”(组图)

2016-05-16 13:44:40 来源:中工网—《辽宁职工报》

  “大连港就是我的家”

  2003年11月,孙同峰应聘成为矿石码头卸船机电气主管。历史悠久的大连港藏龙卧虎,但这个33岁的小伙子很快便用自己的行动和出色的表现,让大家对他口服心服。

  在工友眼中,孙同峰对技术的热爱近乎到了痴迷的程度。矿石公司购置了卸船机,这个由德国生产的“大家伙”,不仅是大连港首次使用,更是当时全国最大、效率最高、控制系统最先进的卸船设备。德方技术人员对电气系统的调试开始了,孙同峰的研究也开始了。他同德方人员一起围着卸船机转,对德方人员的操作,他仔细观察,暗记心头。为了沟通方便,他开始自学外语。调试持续了半个月,孙同峰也吃住在单位半个月没回家。4岁的儿子想爸爸了,妻子没有办法,只好打来电话,让孩子在电话里听听爸爸的声音。

  德国人素以严谨而闻名,经过半个月的相处,德方人员对工作同样严谨的孙同峰产生了好感。孙同峰仅用半个月就掌握了卸船机电气系统的全部“经络”,使大连港卸船机项目的电气系统成为德国ALSTOM企业在世界上唯一的一个没有售后服务的项目。

  这仅仅只是一个开始。2007年,孙同峰通过完善钢丝绳、C形环和梨形套使用管理工作,采用加注溶焊剂的新方法改进梨形头浇铸方案,不仅有效保证了公司的安全生产,每年还为企业直接节约成本几十万元;同年,他通过改造卸船机的放料系统,使每台卸船机均衡向两条皮带机放料,充分发挥每条皮带流程的能力,首创了具有大连港矿石公司作业特色的“孙同峰平衡作业法”,超过了当时青岛港的“孙波效率”,创造了矿石卸船的世界新纪录;2009年,孙同峰建成了卸船机大机运行数据取数及远程故障诊断监控系统,使公司维修管理人员可以通过局域网计算机查看卸船机实时数据和历史数据,方便进行故障判断监控和处理,同时也更加方便指挥人员对现场的了解和指挥……

  “我无愧于自己工作,却有愧于家人。码头生产任务重,设备经常连续运行。为了保证设备的完好,我经常连续一周工作,不能休息。好不容易回家休息,碰到设备出了问题,又得马上赶回码头。看着熟睡中的儿子,心里特别不舍。可是没有办法,海港就是我的家,家里有事,当孩子的怎么能不尽力呢。”孙同峰说。

  “老码头文化”的责任传承

  2012年3月,大连港矿石码头公司孙同峰劳模创新工作室正式挂牌成立。工作室由孙同峰牵头,重点围绕安全运行、节能降耗、成本控制等方面深入开展工作,组织实施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产品的研发推广,解决现场维修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同时培养青年技术人才。

  几年间,该工作室先后被授予全国交通建设系统工人先锋号、大连市青年文明号等称号。他们实施的“卸船机变频器相控模块自主维修”等37项技术创新项目,极大地减少了公司外委维修费用,提高了设备流程的运行效率,降低了设备的运行维修成本。

  孙同峰的成功,引起诸多知名外企的关注,先后开出高薪和优厚待遇,想把他“挖走”。但孙同峰却丝毫不为所动。有人说他傻,不懂得享福。他付之一笑,“其实,我觉得幸福其实很简单。我和老婆恋爱的时候,在市场买个炸鸡架,两个人吃得津津有味。现在得买两个,一个给儿子。钱再多,也买不来这种感觉。我们全家都是大连港人,父母、我和妻子。我从小就耳濡目染大连港的老码头文化,我的根在这里。”

  正因为这份感情,孙同峰毫无保留地把自己的技术传授给工友。在他的影响和带动下,大家也都养成了学习交流的好习惯,空闲时间,每个人都能把当天碰到的问题和技术上的收获收集起来,一起讨论,相互启发。爱岗敬业、钻研技能蔚然成风,一大批技术尖子涌现出来,为公司设备的正常运行和生产的有序高效开展保驾护航。

  在培养技术骨干方面,孙同峰采用的“点拨”法。用徒弟小张的话来说,“师傅教我们的是解决问题的方法,总是点出问题关键点,然后让我们自己琢磨,培养我们主动解决问题的能力,比手把手的教法好多了。”

  孙同峰不仅在技术上是大家学习的榜样,作为“老码头文化”的传人,他更用自己的一言一行影响着身边的年轻人。公司里的设备发生故障,请国外厂家的工程师来修,少则花费几万元,多则会达上百万元。这费用虽然和职工个人没一点关系,但却让孙同峰感到心疼。

  “如果我们能够自己解决技术上的难题,就能省下这笔钱”,孙同峰说,“这是我们的责任,是老码头文化精神使然。”(桑 林)

  

1 2 共2页

编辑:朱晶晶

热点人物

  • 热点人物

    中国梦·劳动美 大国工匠

  • 热点人物

    他们为3.91亿职工发声——代表委员“微...

  • 热点人物

    代表委员履职故事

  • 热点人物

    致敬抗疫“无名英雄”

  • 热点人物

    代表委员朋友圈中的职工话题⑨:完善大病保...

资讯 · 快评

娱乐 · 体育

学者 · 名家

商界 · 创客

  • 我的灯火生活|一技在身,靠手艺我也“三十而立”

    2018年开始,李大波成为途虎养车上海关山路工场店的店长。“目前我们有7个机修技师、2个美容技师,平均年龄24岁,工作时间三班倒。最近平均每天有28辆车入店,大的修理项目耗时四小时起步,尤其随着上海夜生活节的启动,干到凌晨两三点是常事。”李大波说。

  • 李建红:建议各方协同,补齐交通物流应急短板

    “经历疫情大考,社会各界普遍意识到供应链安全和稳定的重要。”招商局集团董事长李建红近日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国家要强盛,交通须先行,物流要保障。平常即如此,急时更突显。“此次疫情防控,交通物流保畅保供成为应急救援的生命线。”

历史 · 环球

新闻日历

友情链接

人民网 | 新华网 | 中国网 | 央视国际网络 | 国际在线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广播网 | 中国日报网 | 中国青年网 | 光明网 | 中国新闻网 | 中国西藏网
中国台湾网 | 党建网 | 千龙网 | 东方网 | 南方网 | 北方网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2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