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大国工匠

曾艳梅:研发路上不转向(图)

2017-05-01 10:49:59 来源:人民日报

转向架设计师曾艳梅

研发路上不转向

  曾艳梅在中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车间内工作。韩艺摄(人民视觉)

  “一心工作,不懂生活,连化妆都不会”“从一个山里娃,成长为放眼全球的轨道交通转向架设计师”“不是大学教授,却用技术赢得教授尊称”……中车株机转向架设计师曾艳梅,在外人眼里,有很多头衔、荣誉:励志偶像、巾帼英雄。1项中国专利金奖、几十项授权专利、3项湖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2项中国南车科学技术奖,2016年中国中车首届“技术专家”荣誉称号,2017年“全国五一巾帼奖章”获得者……和冰冷的钢铁打交道18年,她成功地让一列列“中国制造”列车安全平稳地驰骋在世界各地。

  探究这位我国轨道交通领域响当当的专家成功背后,记者发现,没有荡气回肠、令人惊叹的故事,一个平凡又不经意的动作,成就了曾艳梅的不平凡人生。

  弯腰低头、蹲下仰头是最常做的动作

  转向架之于轨道交通,不起眼,却至关重要,直接关系着列车转向、减震、牵引制动等功能,决定着运行安全。由于转向架相当于汽车底盘,位于机车的最底部,每一次生产现场,曾艳梅都会拿着电筒和相关专业工具,弯下腰、低下头,仔仔细细地察看。有时候会钻进转向架下部的坑道,蹲着仰头仔细核对生产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弯腰低头”“蹲下仰头”成了曾艳梅最常做的动作。

  “我的每一次学习、进步都是从低头、仰头开始。”曾艳梅坦言,技术研发没有秘诀可言,一个是勤奋思考,一个是贴近生产。对于转向架的熟稔和精准把握,都是曾艳梅在生产现场低头仰头、在办公室绘制图纸换来的。

  18年的“低头仰头”,让曾艳梅一路过关斩将。为了打破国际上对地铁转向架技术的垄断,中车株机从2005年开始自主研发时速120公里速度级B型地铁转向架项目。年轻的曾艳梅主动请缨,承担了工作量最多、难度最大的转向架构架的研发。她搬进了离办公室最近的单身公寓,办公室画图、车间“低头仰头”讨论工艺……只为吃透和消化国外每一个零部件的工艺。

  最终,这个转向架项目提前完成研发,成功摆脱了此前被跨国公司垄断的局面,实现了中国地铁高速技术自主化“零”的突破。

  这样的突破,对于曾艳梅的职业生涯来说,是家常便饭。曾艳梅主持研发的120公里小时速度级A型地铁转向架项目,是全球首个速度等级最高的A型地铁车辆转向架。她和团队创造性地采用了一系列新技术,实现了构架轻量化,使得该项目获得了“世界上最先进A型地铁转向架”的美誉。项目的研制成功,使中国轨道交通技术由跟随迈向引领,并成功在国外市场赢得了数十个国家和地区的诸多订单。

  盯住一个目标不管怎样也要拿下来

  “曾教授”热爱学习,在公司上下出了名。去国外的轨道交通展,她会趴在台前专心拍照画图;去企业参观,她会冲在最前面,心中默默画下图样;在办公室和车间,言必谈转向架……

  习惯于低头仰头的“曾教授”有一股狠劲,盯住了一个目标,不管怎样也要拿下来。

  2010年,曾艳梅领下了为土耳其轻轨列车设计转向架的任务。针对当地特殊的线路,曾艳梅和同事拿出了“铰接式转向架”的创新方案。在该方案遭遇机械加工瓶颈且世界范围内均无经验参考的情况下,她一次次测试、修改和完善设计,成功弥补了设计与制造的鸿沟。最终,这一发明专利获得第十八届中国专利金奖。

  近些年我国轨道交通“走出去”捷报频传,业内人士评价曾艳梅立下了赫赫战功——据不完全统计,曾艳梅和她的团队研发的产品已形成销售收入数十亿元,通过技术辐射,带动了我国钢铁、齿轮传动、电机等10多个产业的发展。

  “全球市场风云变幻,我们作为轨道交通技术人员,只有占领技术高地,把住技术前沿,才能让我国轨道交通走得更远。”这是曾艳梅朴素又踏实的梦想。9侯琳良

编辑:尹文卓

热点人物

  • 热点人物

    中国梦·劳动美 大国工匠

  • 热点人物

    他们为3.91亿职工发声——代表委员“微...

  • 热点人物

    代表委员履职故事

  • 热点人物

    致敬抗疫“无名英雄”

  • 热点人物

    代表委员朋友圈中的职工话题⑨:完善大病保...

资讯 · 快评

娱乐 · 体育

学者 · 名家

商界 · 创客

  • 我的灯火生活|一技在身,靠手艺我也“三十而立”

    2018年开始,李大波成为途虎养车上海关山路工场店的店长。“目前我们有7个机修技师、2个美容技师,平均年龄24岁,工作时间三班倒。最近平均每天有28辆车入店,大的修理项目耗时四小时起步,尤其随着上海夜生活节的启动,干到凌晨两三点是常事。”李大波说。

  • 李建红:建议各方协同,补齐交通物流应急短板

    “经历疫情大考,社会各界普遍意识到供应链安全和稳定的重要。”招商局集团董事长李建红近日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国家要强盛,交通须先行,物流要保障。平常即如此,急时更突显。“此次疫情防控,交通物流保畅保供成为应急救援的生命线。”

历史 · 环球

新闻日历

友情链接

人民网 | 新华网 | 中国网 | 央视国际网络 | 国际在线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广播网 | 中国日报网 | 中国青年网 | 光明网 | 中国新闻网 | 中国西藏网
中国台湾网 | 党建网 | 千龙网 | 东方网 | 南方网 | 北方网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2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