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身边的大国工匠

大国工匠刘根敏:在笔尖上“绣花”(图)

2017-06-16 07:16:31 来源:中工网——《工人日报》

三十年不忘初心,刘根敏精心耕耘“英雄牌”金笔——

【身边的大国工匠】在笔尖上“绣花”

中工网记者 钱培坚

刘根敏在工作中。(资料照片)

  世博特许产品“中国红”14K金笔、APEC官方专用高档金笔、G20专用笔……在上海英雄金笔厂荣誉产品陈列室中,记者见到了许多见证历史时刻的金笔。它们的笔尖,都出自该厂笔尖车间刘根敏所带领的小组。

  在笔尖车间,记者见到了身着浅蓝色工装的刘根敏,他面前是一台使用了30年、依然油光润泽的“七连冲机床”。他性格内向、不善言辞,但一谈到手上的活,却是滔滔不绝:“30道工序,有点铱,有开缝,有并缝,还有将近20道辅助、清洁、检验辅助的工序。如果清洁不好,笔尖面上就会出问题,像玻璃没擦清楚一样。我们的笔尖,不但有书写质量,还要有外观质量。”

  摘取制笔行业的明珠

  1987年的夏天,不满20岁的刘根敏,从一名技校生成为上海英雄金笔厂的一名工人。那时,他根本没想到自己会在制笔的岗位上一干30年。

  “小时候我就喜欢修修补补。”刘根敏说,这份工作很适合自己的性格,“修模有时需要修一天多,需要钻进去,不能分心。”

  在许多人看来,这是比较简单的重复劳动。但是,刘根敏就是在这种“重复”中干出了一番事业,摘取了制笔行业的明珠——18K金笔尖。

  1997年,厂里接到了制作香港回归中英两国领导人签字金笔和纪念香港回归18K限量版纪念金笔的任务。

  接到任务后,刘根敏专门设计了大笔尖纪念笔。大笔尖设计图标占了笔尖三分之二的位置,厂里的自动化设备用不上,只能采取传统的手工艺制造。

  纪念笔专用的18K金笔尖表面商标定位要求很高,误差必须控制在几丝之内,若按照设计图纸及传统方式加工,商标打在金片上总是有偏差。作为金笔小组组长,刘根敏根据在工作中积累的经验,又一次动起了改进加工设备的脑筋。在不断试验中,根据金笔尖的造型及特性,他设计出了多功能模板,使商标打在金片上无误差。

  这种在笔尖上“绣花”的难度,是平常人难以想象的。因为金笔尖造型要求非常高,特别是在笔尖腰身的连接处,采用以往的方法无法完美连接,试了几种方法都不能得到满意的结果。刘根敏没有气馁,他发动全组成员共同开动脑筋,制作出一把专用工具进行手工调整,终于加工出令人满意的产品。

  纪念笔试制期间,刘根敏连续加班加点,先后刻坏了5套模板,做坏了100多个笔尖。手破了再破、磨了再磨,长出了厚厚的老茧。

  当这批特色鲜明、做工精美的18K限量版金笔送到相关部门时,验收方和接受方都拍案叫绝。

  民族品牌的坚守者

  英雄钢笔是老上海的标志,承载了上海一代又一代人的美好记忆。然而,现代化、流水线、集约化的生产方式,都曾对上海手工制造业造成过冲击。

  原来笔尖车间有300多个员工,后来很多人因为种种原因离开了。期间,有制笔企业听说刘根敏是厂里技术最好的,也曾托人向他传话,希望他也能去帮助他们提高制笔技术和质量。面对高薪诱惑,刘根敏没有动心。

  “现在很多百年沉淀下来的企业,还是手工制作,为什么?手工是几十年积累几代人的传承、技术积累在里面。高科技能代替体力,但几百年的技术传承不可能被代替,这是我自己的想法。”刘根敏说。

  为了快速提高自己的模具技能,刘根敏不仅在工作之余阅读了大量制笔专业的书籍,还用自己并不高的工资购买进口工具,晚上在家练习。平时在车间里,每当大家在休息的时候听到钳工房传来锉刀声和油石的沙沙声,就会说“根敏又在磨模具了”。

  近些年,英雄厂开始进入增长恢复时期,产值销售和前两年比有60%的增长,其中金笔尖跟两年前比有100%的增长。作为“民族品牌的坚守者”,刘根敏的心更踏实了。

  锉刀的传承者

  作为企业的骨干,刘根敏勤于学习笔尖模具制作本领,在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工作经验;作为师傅,他毫无保留地把技术传授给徒弟。近十几年来,他主动参加师傅带徒活动,与多名青年职工签订师徒协议。

  刘根敏带徒弟的方式很“原始”,总是先递上一把锉刀。

  “我进厂的时候,锉刀练了两个月。修模具,你要修哪里,说到底,这个锉刀在你手里,它听你的话,你弄掉多少就是多少,头发丝一点点的东西,要达到这个效果。”现在,他把锉刀交给了徒弟,“这是基本功,一定要锉好。”

  谈起工匠精神,刘根敏说,他理解的工匠精神就是要坚持平常心,把活儿做好、做精,然后教会徒弟。让他们也坚持平常心,始终把活儿做好、做精,然后再带好徒弟……

  他经常告诫徒弟,要“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编辑:尹文卓

热点人物

  • 热点人物

    中国梦·劳动美 大国工匠

  • 热点人物

    他们为3.91亿职工发声——代表委员“微...

  • 热点人物

    代表委员履职故事

  • 热点人物

    致敬抗疫“无名英雄”

  • 热点人物

    代表委员朋友圈中的职工话题⑨:完善大病保...

资讯 · 快评

娱乐 · 体育

学者 · 名家

商界 · 创客

  • 我的灯火生活|一技在身,靠手艺我也“三十而立”

    2018年开始,李大波成为途虎养车上海关山路工场店的店长。“目前我们有7个机修技师、2个美容技师,平均年龄24岁,工作时间三班倒。最近平均每天有28辆车入店,大的修理项目耗时四小时起步,尤其随着上海夜生活节的启动,干到凌晨两三点是常事。”李大波说。

  • 李建红:建议各方协同,补齐交通物流应急短板

    “经历疫情大考,社会各界普遍意识到供应链安全和稳定的重要。”招商局集团董事长李建红近日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国家要强盛,交通须先行,物流要保障。平常即如此,急时更突显。“此次疫情防控,交通物流保畅保供成为应急救援的生命线。”

历史 · 环球

新闻日历

友情链接

人民网 | 新华网 | 中国网 | 央视国际网络 | 国际在线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广播网 | 中国日报网 | 中国青年网 | 光明网 | 中国新闻网 | 中国西藏网
中国台湾网 | 党建网 | 千龙网 | 东方网 | 南方网 | 北方网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2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