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身边的大国工匠

身边的大国工匠:钻井队里的“设备名医”(图)

2016-10-23 08:52:15 来源:中工网——《工人日报》

  一看设备的排气颜色,就知道运转是否正常;围着设备转一圈,就知道故障症结在哪儿……

  胜利油田渤海钻井总公司钻井一公司高级技师、中国石化集团公司技能大师张吉平,和柴油机设备打了32年交道,研究出100多项革新成果,成功排除设备故障2000多次,为企业创造经济效益上亿元。因可以“望闻问切”排除设备故障,他被钻井队的工友们称为“设备名医”。

   一年365天随时“出诊”

  一段张吉平被外企高薪挖角的故事,在胜利油田广为流传。

  一次,企业从美国进口的发电机组需要更换。由于外方工作人员失误,引擎与发电机轴心出现偏差,试机时造成油底壳震裂,4个人一连校正了3天还不行。

  一直在旁细心观察的张吉平发现,功率输出盘是浮动的,于是他主动提出了建议:“常温下发电机的轴线应高出引擎轴线0.12毫米。”

  外方维修人员将信将疑,但按他说的办法,仅用3个小时就解决了故障。

  事后,外方负责人私下联系张吉平,想要高薪聘请他当技术顾问。他婉言谢绝了。

  练就一手维修设备“望闻问切”的绝活,并不容易。刚工作时,张吉平为了练听力,在柴油机旁一站就是五六个小时,100多分贝的噪音吵得他头晕恶心。一些更换下来的旧部件,他拆了装、装了拆,直到闭着眼也能拆装自如。

  如今的张吉平,手机一般都保持24小时开机,日历里也没有双休日,一年365天随时“出诊”——哪里的设备出现了难题,他总会立即赶到。

  在一口井的施工过程中,发电机电压突然忽高忽低,不能正常工作。厂家技术人员经过检测,说需要进厂更换励磁,修理费5万元。闻讯赶来的张吉平根据症状断定,“这不是大毛病”。他打开励磁部分一检查,发现只是因为接线柱受潮氧化导致的接触不良。最终不仅迅速解决了问题,还为企业节约了5万元的修理费。

  工作30年来,这位“设备名医”始终奔波在钻井生产一线,成功排除各类故障2000多次。

  方案改了几十遍,图纸画了500多张

  钻井施工现场多在沙漠、滩海、戈壁等恶劣环境,设备润滑油极易受到污染和进水变质。为了解决这个难题,张吉平决心设计一种多功能的油料净化处理机。

  但要攻关这个课题,涉及多项专业技术,有些需要从头学起。

  研制过程中,张吉平不断查资料,四处请教专家,方案改了几十遍,光图纸就画了500多张。就是靠着这种对创新的执着,他用了半年的时间,研制成功了“多功能油料净化处理机”。

  该技术的推广应用,不仅延长了设备的使用寿命,减少了环境污染,每台机器每年还可以创造35.4万元的经济效益。而且,有4项技术获得了国家专利。

  在一次起钻施工中,两台柴油机并车使用,其中的一台柴油机润滑油漏光了,处于干摩擦运转状态,造成了拉缸烧瓦事故。张吉平当时在现场,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回到宿舍,他始终在心底问自己:为什么不能发明一种油压低离合器自动分离装置,增加设备运转的可靠性呢?

  张吉平站在柴油机旁不断琢磨,还找来了一些气路控制方面的资料,试着研究各种解决方法。在与师傅们讨论中,他有了初步方案。之后,他找来一些阀件,经过十几天的反复试验,终于研制成功了柴油机油压低自动停车联动装置。经过现场演示,效果非常好,一举填补了该项技术的空白,得到了油田设备专家的高度评价。

  张吉平先后研发出钻井下套管防喷帽、带密封圈的泥浆泵凡尔座等革新成果100多项,其中34项获国家专利,70多项革新成果被应用到钻井施工中。有的成果被广泛推广到了整个石油工程系统,创造经济效益近亿元。

  做义工只为学技术

  只有高中学历的张吉平,如今已是中国石化胜利油田胜利职业学院兼职教授,并被评为“胜利名师”。

  他是1984年来到胜利油田的,在渤海钻井当一名柴油机工。

  “那时,每次设备出现故障,我们只能坐等老师傅。我就想,他们能修,我为什么不能修?”于是,张吉平找来了机械制造的书籍开始自学。

  上班时,为了一个部件的组合缠着师傅问长问短。下班后,主动跟着另一个班再干2个小时。回到宿舍,他就趴在床上一遍遍地翻看《柴油机构造》、《机械制图》等书籍,看不懂的就写在纸上,到现场去找答案。久而久之,他竟然记录下了70多万字的学习笔记。

  每次半个月的休班时间,也成了他的学习良机。因为家离省城近,他便自费找到一些技术学校求学。一有空,他就到摩托车修配厂、拖拉机修理站、电器维修部做义工,不要工钱,“就为了能多学点技术”。

  平工作室成立,5年多来,无数“学生”和“徒弟”从工作室里得到他的真传。目前,他的工作室已晋升为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成为胜利油田柴油机技师培训摇篮。(记者 丛民 通讯员 陈松 史忠华)

编辑:田芳菲

热点人物

  • 热点人物

    中国梦·劳动美 大国工匠

  • 热点人物

    他们为3.91亿职工发声——代表委员“微...

  • 热点人物

    代表委员履职故事

  • 热点人物

    致敬抗疫“无名英雄”

  • 热点人物

    代表委员朋友圈中的职工话题⑨:完善大病保...

资讯 · 快评

娱乐 · 体育

学者 · 名家

商界 · 创客

  • 我的灯火生活|一技在身,靠手艺我也“三十而立”

    2018年开始,李大波成为途虎养车上海关山路工场店的店长。“目前我们有7个机修技师、2个美容技师,平均年龄24岁,工作时间三班倒。最近平均每天有28辆车入店,大的修理项目耗时四小时起步,尤其随着上海夜生活节的启动,干到凌晨两三点是常事。”李大波说。

  • 李建红:建议各方协同,补齐交通物流应急短板

    “经历疫情大考,社会各界普遍意识到供应链安全和稳定的重要。”招商局集团董事长李建红近日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国家要强盛,交通须先行,物流要保障。平常即如此,急时更突显。“此次疫情防控,交通物流保畅保供成为应急救援的生命线。”

历史 · 环球

新闻日历

友情链接

人民网 | 新华网 | 中国网 | 央视国际网络 | 国际在线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广播网 | 中国日报网 | 中国青年网 | 光明网 | 中国新闻网 | 中国西藏网
中国台湾网 | 党建网 | 千龙网 | 东方网 | 南方网 | 北方网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2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