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身边的大国工匠

大国工匠赵郁:“当工人就要把自己锻造成一块好钢”

2016-08-31 07:12:02 来源:中工网—《工人日报》

    听声音就能给汽车“治病”,每年都有技术课题立项并取得成果,北汽集团北京奔驰汽车公司装调工首席技师赵郁认定“死理”——

【身边的大国工匠】“当工人就要把自己锻造成一块好钢”

  “一个人可以没有文凭,但不能没有知识、没有本领。”北京汽车集团北京奔驰汽车有限公司装调工首席技师赵郁如是说。

  他用自己27年的实践,诠释了这句话。

  工作27年来,赵郁从一名高考落榜生,一步一步成长为一名国家级技能大师,练就了听音辨别汽车故障的绝技,并带出了一批高技能徒弟,被人们冠以“金牌工人”“蓝领专家”等美誉。

  “当工人就要把自己锻造成一块好钢”

  赵郁出生在一个知识分子家庭。1988年,他高考落榜后不顾家人反对,进入北京吉普汽车有限公司,成为汽车装配线上的一名普通工人。

  面对父母的疑虑,他暗下决心:“不一定非要上大学,当工人也能干出成绩!岗位学习,照样能成才!”

  很快,“爱学习”就成了工友对赵郁的一致评价。入厂之初,他在分装线上安装前挡风玻璃,这样简单的工作他也处处学习、不断总结,创造了连续安装1万块前挡风玻璃无破碎的纪录。

  不论是整车的结构还是工作原理,他全面学习;不论是机械还是电路,他勤奋实践。经过多年的技术积淀,如今的赵郁对公司所有车型性能了如指掌,从而快速诊断、迅速排除故障,甚至练出了“听音辨故障”的绝技。

  2001年,在企业的技术比赛中,赵郁获得工人技师证书;2006年,赵郁被聘任为公司第一位汽车装调工首席技师。

  “你肯定想象不到,德国专家也经常找他,一起商量、分析一些技术问题。”赵郁的一位工友告诉记者,赵郁是外国专家公认的技术能手。

  2007年,15辆克莱斯勒300C准备交车的时候,发现发动机制动系统出现一个故障码。技术人员研究了3天,也没有找到解决办法。德国总部传来4套解决办法,也都不行。

  怎么办?赵郁经过4天思索,另辟蹊径,用装配理念查找原因,顺利排除了问题,15辆车得以按期交付。

  后来,在北京奔驰公司二工厂,德国奔驰派来了发动机分装、调试、维修等方面近20名专家,为生产新型E型车提供技术支持,唯独没有汽车电器专家——这是对以赵郁为首的中国电器技术人员的信任和肯定。

  “当工人就要把自己锻造成一块好钢。”赵郁告诉记者,这是他认定的“死理”。

  “把个人发展融入企业发展、国家制造业技术进步”

  自2001年以来,赵郁每年都有技术课题的立项并取得研究成果。他的成果被直接应用到生产制造和售后服务中,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2009年,北京奔驰公司成立了赵郁创新工作室。2014年11月,该工作室被中华全国总工会命名为“全国示范性劳模创新工作室”。

  近年来,赵郁创新工作室研制的一系列集汽车电器、制动、空调等部件为一体的实训展台教具,填补了国内同类教学项目的空白,其中有12项创新型汽车类培训教具正在申请专利。

  使用培训教具项目,打破了传统的在生产线上师傅手把手教徒弟的培训模式,实现了线下通过实训教具模拟生产线上的装配操作,使新员工培训时间比过去缩短了5天。每年仅此一项,就为企业节省培训材料费、课时费300多万元。

  在日常工作中,赵郁创新工作室经常进行一些降低成本、提升工作效率的小改小革。截至2015年底,该工作室申报自主技术创新项目259个,很多项目、方案被直接应用于生产一线,为公司创造经济效益2000余万元。

  “只有把个人发展融入企业发展、国家制造业技术进步的大局,才使自己的个人价值最大化。”赵郁这样认为。

  “把更多职工带成高技能人才”

  多年来,赵郁不仅自己醉心于“工匠之道”,还着力带动身边的同事努力学习、提升技能。他将自己长期钻研掌握的技术、窍门,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大家。

  在他的影响下,截至去年底,他所在车间考取各类技师资格的员工已达44人,高级技工的比例占近70%,这在全国汽车行业都名列前茅。

  据统计,近几年来,赵郁带徒20余人,其中3人成为高级技师、12人成为技师、7人成为北京奔驰高技能人才。同时,赵郁创新工作室的徒弟们在2012年、2014年北京市劳动技能竞赛上,均荣获了第一名的好成绩。赵郁工作室提报的12项课题,分获集团经济技术创新成果一、二、三等奖,14项课题分获技术改进类成果一、二、三等奖,工作室培训出的322名个人获得集团经济技术创新与改进贡献奖。

  据介绍,赵郁创新工作室的《新总装培训规划及培训框架设计》可以满足企业新员工理论与实际操作、老员工再教育培训、人才技能鉴定、技能比赛与评定、员工发展规划基础鉴定等多方面需求。自2013年以来,通过工作室培训的新员工达到6200人次,在实用教具上进行了7500人次的培训。

  “个人的力量终归是有限的,我们的工作室要带动更多职工成为高技能人才,为提升我国整个汽车行业的竞争力发挥作用。”赵郁说。(中工网记者 郭强) 

编辑:朱晶晶

热点人物

  • 热点人物

    中国梦·劳动美 大国工匠

  • 热点人物

    他们为3.91亿职工发声——代表委员“微...

  • 热点人物

    代表委员履职故事

  • 热点人物

    致敬抗疫“无名英雄”

  • 热点人物

    代表委员朋友圈中的职工话题⑨:完善大病保...

资讯 · 快评

娱乐 · 体育

学者 · 名家

商界 · 创客

  • 我的灯火生活|一技在身,靠手艺我也“三十而立”

    2018年开始,李大波成为途虎养车上海关山路工场店的店长。“目前我们有7个机修技师、2个美容技师,平均年龄24岁,工作时间三班倒。最近平均每天有28辆车入店,大的修理项目耗时四小时起步,尤其随着上海夜生活节的启动,干到凌晨两三点是常事。”李大波说。

  • 李建红:建议各方协同,补齐交通物流应急短板

    “经历疫情大考,社会各界普遍意识到供应链安全和稳定的重要。”招商局集团董事长李建红近日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国家要强盛,交通须先行,物流要保障。平常即如此,急时更突显。“此次疫情防控,交通物流保畅保供成为应急救援的生命线。”

历史 · 环球

新闻日历

友情链接

人民网 | 新华网 | 中国网 | 央视国际网络 | 国际在线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广播网 | 中国日报网 | 中国青年网 | 光明网 | 中国新闻网 | 中国西藏网
中国台湾网 | 党建网 | 千龙网 | 东方网 | 南方网 | 北方网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2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