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身边的大国工匠

身边的大国工匠朱林荣:高铁安全“焊卫者”(图)

2017-07-10 07:13:50 来源:中工网——《工人日报》

一根五百米长钢轨要经过十二道关键工序,朱林荣要求每道工序都达到满分——

【身边的大国工匠】高铁安全“焊卫者”

中工网记者 彭文卓

朱林荣在工作现场。 资料照片

  100米长的钢轨正在传送带上缓缓行进,途经数个工位,经过12道关键工序的加工,最终被焊接成500米长的长钢轨……“监视”着这一切的,是上海铁路局芜湖北焊轨基地副主任、高级工程师朱林荣。

  高铁时代,动车组列车飞驰的背后,凝聚了无数人的辛勤与智慧。朱林荣就是一名高铁安全的“焊卫者”,他用35年时光铸造着高质量的长钢轨,为列车的平稳运行保驾护航。

  “每一道工序都要达到满分”

  一排排焊接成品的长钢轨,整整齐齐,呈“品”字形叠放在轨场上;一台台黄色的大型龙门吊成列排开,缓缓移动,正在起吊钢轨;在手持对讲机“焊轨师”的呵护下,生产流水线上的长钢轨,缓缓移向预定位置……这是《工人日报》记者近日在芜湖北焊轨基地看到的景象。

  如今,旅客乘坐高铁动车,已经很难听到“哐啷哐啷”撞击摩擦声,取而代之的是“嗖,嗖,嗖——”飞驰的声音,这正是长钢轨发挥了作用,减少了钢轨接头间的撞击,让列车行驶得更加平稳。

  “在这里焊接的长钢轨,每根长500米,是由5根百米钢轨焊接而成。”朱林荣告诉记者,“长钢轨的焊接工艺复杂,科技含量高,钢轨接头顶部行车面的平直度要控制在每米0.1~0.3毫米,接头导向面平直度要控制在每米-0.2~0.1毫米,相当于5根头发丝那么粗细。”

  焊接一根500米长钢轨,首先需“焊轨师”对钢轨母材进行几何尺寸、表面伤损检测,然后经过除锈除湿、配轨、焊接、焊后粗磨、热处理、钢轨时效、精调直、精铣、接头探伤、接头平直度检测等12道关键工序,最后经检验合格才能出厂。

  “对于焊轨而言,流水线上每一道工序都至关重要,前一道工序中出现疏漏会直接影响到下一道工序的开展。”朱林荣要求,“每一道工序都要达到满分!”

  简单一小步成就创新一大步

  1993年,为了引进钢轨焊机,朱林荣去瑞士学习,感受到那里的现代化。同样是焊轨,那里一个车间就只有四五个工人,这让他很是震惊。

  从那时起,朱林荣就下定决心,要创新工艺,优化设备,解放技术工人的双手。

  多年来,他主持或参与的科研项目多次获原铁道部、上海铁路局、上海市科技成果奖,他提出的合理化建议多次获得上海铁路局合理化建议奖。在长钢轨焊接流程中,处处都有朱林荣的研究成果。

  钢轨焊前除湿装置就是其中之一。朱林荣介绍,焊接过程中钢轨需要保持干燥,雨雪天气对焊接工作会产生很大的影响。遇到这种情况,有的厂干脆停产等雨停,等钢轨自然风干,有的厂则人工将钢轨擦干。前者耽误工期,后者耗费人力,怎么解决呢?

  钢轨焊前除湿装置就是朱林荣想出的解决方法,该装置集除冰、除湿、除浮锈为一体,通过机械擦拭和风干,解决了特殊天气下难以开展工作的问题。

  流水线上的很多工序中,都实现了半自动化,将简单却耗时的工作交给机器处理。朱林荣打趣说:“科技的发展,可以让人类合理‘偷懒’。”

  在采访中,朱林荣最津津乐道的就是他发明的“三个罩子”。一个是在空气压缩机上设计了一个风罩和消音器,解决了工作环境温度过高带来的机器趴窝问题和空气压缩机声音过大带来的扰民问题。第二个是在钢轨除锈环节的除尘装置,它的除尘效果达到了80%,优化了工人的工作环境。第三个是在焊机上的“除烟罩”,它有效降低了焊轨时产生的锰蒸汽给工人带来的不适感。

  “这些改进看似简单,但切实地解决了实际问题,而我们就是要用这些简单的办法来解决工作中点点滴滴的问题。”朱林荣说。

  “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设备的改进可以提高生产效率,优化工作环境,但也对工人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

  朱林荣认为,被先进设备解放了双手的技术工人不能“只会按按钮”,而要了解机器的运行原理和维修知识,不断提升自己,才能越做越好,保证钢轨品质。

  “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朱林荣眼中的工匠精神,也体现在他的人生轨迹中。工作上,他从实习生、电工到安全员、技术员,再到助理工程师、工程师、高级工程师,一直在实现着更高的目标。学习上,1982年技校毕业后就参加工作的他不忘提升专业理论水平,1988年毕业于上海轻工业专科学校夜大学电气自动化专业,2001年毕业于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工业电气自动化专业。

  1998年起,他参与了我国首台提速区段无缝线路钢轨脉动闪光焊机的研制,开创了我国移动式钢轨闪光焊机国产的先河;2002年,他参与了国产首列焊轨列车的研制并在京九线得以成功运用;后续又参与移动焊轨基地的设计、安装、调试和应用,为上海城市轨道交通线焊接长钢轨提供了条件……

  他总是说:“想法和实际实施之间会存在很多问题和困难,但只要有决心,就一定能克服这些困难。”

编辑:尹文卓

热点人物

  • 热点人物

    中国梦·劳动美 大国工匠

  • 热点人物

    他们为3.91亿职工发声——代表委员“微...

  • 热点人物

    代表委员履职故事

  • 热点人物

    致敬抗疫“无名英雄”

  • 热点人物

    代表委员朋友圈中的职工话题⑨:完善大病保...

资讯 · 快评

娱乐 · 体育

学者 · 名家

商界 · 创客

  • 我的灯火生活|一技在身,靠手艺我也“三十而立”

    2018年开始,李大波成为途虎养车上海关山路工场店的店长。“目前我们有7个机修技师、2个美容技师,平均年龄24岁,工作时间三班倒。最近平均每天有28辆车入店,大的修理项目耗时四小时起步,尤其随着上海夜生活节的启动,干到凌晨两三点是常事。”李大波说。

  • 李建红:建议各方协同,补齐交通物流应急短板

    “经历疫情大考,社会各界普遍意识到供应链安全和稳定的重要。”招商局集团董事长李建红近日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国家要强盛,交通须先行,物流要保障。平常即如此,急时更突显。“此次疫情防控,交通物流保畅保供成为应急救援的生命线。”

历史 · 环球

新闻日历

友情链接

人民网 | 新华网 | 中国网 | 央视国际网络 | 国际在线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广播网 | 中国日报网 | 中国青年网 | 光明网 | 中国新闻网 | 中国西藏网
中国台湾网 | 党建网 | 千龙网 | 东方网 | 南方网 | 北方网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2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