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身边的大国工匠

陈国信:摸准高压电线“脾气”

2017-08-18 07:20:21 来源:中工网——《工人日报》

以天空、高塔为背景,陈国信在超高压输电线上“舞蹈”——

【身边的大国工匠】摸准高压电线“脾气”

中工网记者 吴铎思

  陈国信常年在高塔上作业。游小华 摄

  7月的鹭岛,酷热难耐。这是迎峰度夏的关键时期,也是陈国信最忙碌的时候。他要爬上80多米高的铁塔对设备进行维护,目不转睛地进行带电作业。

  陈国信是国网厦门供电公司输电运检室检修专责兼带电班副班长、全国首批输电线路技术技能带头人,获得了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中华技能大奖、全国技术能手等荣誉称号,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20多年来,陈国信以天空、高塔为背景,踩在几千伏超高压输电线上,完成“刀尖上的舞蹈”。他摸准了高压电线的“脾气”,不断创新带电技术、改善作业环境,带领他的班组为输电线路长期可靠运行筑起了一道牢固的安全防线。

  技能精湛,来自日积月累的坚持

  1992年,陈国信技校毕业后被分配到厦门供电局一个基层班组。他看着师傅们把一根根角钢变成一截大铁架,再用设备把铁架组装成顶天立地、承受重荷载的钢塔,不禁为之惊叹。

  为了练好基本功,20多米高的水泥电线杆,陈国信每天要上下十几个来回;为了制作钢绞线拉线头,他的手和脚脱了一层又一层的皮;为了研究保障电网安全运行的技术,他在几十米高的铁塔上常常一待就是三四个小时……厦门经济特区1000多公里长的输电线路、5000多座高压铁塔的带电检修,陈国信从一颗螺母到长达数公里的导线,认真细致地逐一检查。

  闲暇时刻,陈国信与书为伴,对照实际操作梳理专业理论知识。日积月累的坚持,让40岁出头的他成了高压带电作业领域的资深专家。

  2000年,厦门有了第一条500千伏超高压输电线路。但是,如果采用传统的带电作业方法,难以满足相关要求。

  陈国信主动请缨,要啃这块“硬骨头”。他带领攻关小组,翻阅了大量书籍、文献资料。为了取得现场数据,一次次地往大山里跑,进行野外现场模拟操作,爬上铁塔测试。经过多次的科学试验和野外现场模拟操作,他们终于攻克技术难题,2004年,该项目荣获福建省政府科技进步二等奖。

  这项成果的应用,产生了3450万元的经济效益。更重要的是,该成果填补了国内空白,并促成了国内安规标准的修改。

  改变思维,寻找技术创新突破口

  短短几分钟,一根普通的胡萝卜经过陈国信的巧妙“改造”,摇身一变成为输变电作业中的模型。不久前,一条题为《“工人院士”竟用胡萝卜打造出逆天工具》的7分多钟视频受到网友热捧,上线第一天点击量近16万。

  陈国信跟胡萝卜“结缘”,还得从20年前说起。当时,陈国信和他的团队有3个国家重点科技项目需要攻克。在研发工具的过程中,他画出工具草图再到工厂打样。但是,看了他的图纸,工厂师傅怎么也打不出样来。陈国信很着急,他想,假如自己能做个模型,让师傅一目了然就好了。

  就这样,陈国信当起了“雕工”,用胡萝卜雕刻出自己想要的工具模型,再将图纸和模型一起送到工厂。工厂师傅一看就明白了,工具很快就做出来了。

  改变思维方式,帮助陈国信在创新中解决了许多问题。比如,他从自行车轴承那里汲取灵感,发明了省力丝杠,利用棍子撑开导线扩大操作距离的方法解决了110千伏双回同塔带电作业技术难题。

  近年来,陈国信的空闲时间大多用在了攻坚克难上。他将不断捕捉到的灵感,变成一个个具体的国家行业标准。他获得了6项省部级及以上科技进步奖,12项发明专利,27项实用新型专利,40项国家专利授权……

  “越是有挑战的项目,越能激起我的热情。”陈国信说,“创新的过程中,持续的煎熬是常态。但每当难题被攻克,我就能想象到,电流在导线上欢快地唱着歌,多美妙!这种成就感,难以用语言形容。”

  从自己奔跑到带着一群人奔跑

  组建学习团队、与优秀青年骨干结对、师傅带徒弟……陈国信总是将自己所知所学毫无保留地传授给班组成员。

  他还坚持带领班组,每年至少开展一项带电作业新项目,研制一套带电作业新工具,制定一项带电作业新方法。

  2012年,陈国信工作室正式成立。该工作室设带电作业、输电线路和电缆技术3个专业组,共有成员24名。在陈国信的引领下,工作室成为锻炼人、教育人、培养人,提升职工队伍整体素质的重要基地。工作室创建以来,17个创新成果获得省电力科技进步奖,1人成为国家电力系统领军人物,4人成为全国电力系统优秀人才,8人取得高级工、技师、高级技师资格。

  陈国信还利用业余时间编制了57个课题的培训课件,将创新思维、工作经验和管理方法融为一体,着力提升班组的整体理论水平和技术技能。作为国家电网公司高级培训师,他积极承担各级各类专业技能培训任务,每年为全省700名各类专业员工授课200余课时。

  “我要带着一群人奔跑。”他说。

编辑:尹文卓

热点人物

  • 热点人物

    中国梦·劳动美 大国工匠

  • 热点人物

    他们为3.91亿职工发声——代表委员“微...

  • 热点人物

    代表委员履职故事

  • 热点人物

    致敬抗疫“无名英雄”

  • 热点人物

    代表委员朋友圈中的职工话题⑨:完善大病保...

资讯 · 快评

娱乐 · 体育

学者 · 名家

商界 · 创客

  • 我的灯火生活|一技在身,靠手艺我也“三十而立”

    2018年开始,李大波成为途虎养车上海关山路工场店的店长。“目前我们有7个机修技师、2个美容技师,平均年龄24岁,工作时间三班倒。最近平均每天有28辆车入店,大的修理项目耗时四小时起步,尤其随着上海夜生活节的启动,干到凌晨两三点是常事。”李大波说。

  • 李建红:建议各方协同,补齐交通物流应急短板

    “经历疫情大考,社会各界普遍意识到供应链安全和稳定的重要。”招商局集团董事长李建红近日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国家要强盛,交通须先行,物流要保障。平常即如此,急时更突显。“此次疫情防控,交通物流保畅保供成为应急救援的生命线。”

历史 · 环球

新闻日历

友情链接

人民网 | 新华网 | 中国网 | 央视国际网络 | 国际在线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广播网 | 中国日报网 | 中国青年网 | 光明网 | 中国新闻网 | 中国西藏网
中国台湾网 | 党建网 | 千龙网 | 东方网 | 南方网 | 北方网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2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