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中国梦·实践者

道路养护工从农民到“守护者”的成长之路

2020-07-20 14:44:39 来源:央视网

  原标题:高温下的道路养护工吴喜军:从农民到“守护者”的成长之路

  央视网消息(记者 王若怡):道路施工现场,机器轰鸣声不绝于耳,工程车进进出出,热浪扑面而来,没走几分钟,汗珠已布满了额头。

  道路养护是一项高强度的体力劳动,清挖边沟、填补坑槽、修剪花木、清理杂草……选择了这份职业就选择了与严寒酷暑、风霜雨雪和汗水为伍。

  吴喜军是道路养护工段的一名班长。京港澳高速公路,是他再熟悉不过的地方,几十年来,从农民成长为“全国技术能手”“全国优秀农民工”,他就是从这里迈出的第一步。

  用汗水浇灌出改变命运的轨迹

  1997年,吴喜军刚刚20岁,父亲因罹患胃癌去世,家里一贫如洗。他坐了24小时的长途车,只身从河南周口老家来到北京成了“北漂”。经老乡介绍,吴喜军来到位于北京西南部的原京石高速公路干起了道路保洁员的工作,每天跟着清扫车捡大块儿垃圾,下班前卸下渣土、冲洗车辆……一干就是5年。吴喜军也彷徨过,总想着再干几年,把外债还清,就回老家继续当一个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但他没想到,随着北京公路体制的改革,自己也迎来了改变命运的机会。

  2003年,北京首发公路养护工程有限公司成立。公司工会通过对基层一线调研,将工作认真负责的吴喜军选调入道路维修班,并指派师傅手把手教他道路维修的各项技能。

  刚接触技术工种,吴喜军感到很吃力。路面病害修复工作涉及面很广:从坑槽、车辙、沉陷、桥头涵顶跳车、表面破损等常见路面病害的认定,到如何使用运料拌料车、碾压车、切割机、灌缝机等车辆机械,再到开槽清缝、压力灌注密封胶、沥青热再生修补等多种针对性的修补工艺……让吴喜军头痛的问题多到数不过来,但他知道,能掌握到更多技术,也意味着掌握更多改变自己命运的机会。

  白天,吴喜军在公路病害修复现场忙碌穿梭。烈日下,吴喜军和同事们推着沉甸甸的无尘切割机、沥青撒布机等,精心地修补破损路面;大雨滂沱,他们挥动着铁锹疏通涵洞、清理水沟;暴雪突至,他们又驾驶除雪车连续十几小时甚至几十个小时连续作业,连上个洗手间都要一忍再忍……年复一年,吴喜军不仅练就了一身本领,还考下了焊工操作资格证,成为高级技师,完成了向技术工人的转型。

  把路养好就是对首都不变的承诺

  为了做好市民出行的安全“保卫员”,吴喜军在工作中有着多重“身份”。当上高速公路巡查时,他既是“环境美容师”,将高速公路清理干净,也是“公路医生”,进行桥涵巡检,及时发现道路病害、修补路面坑洞等等。平时走在路上,吴喜军总会犯“职业病”,双眼老是盯着路面看:“道路安全无小事,路面修补关键是及早发现,及时修补。”

  2005年7月的一天,一场暴雨后的北京西五环衙门口桥严重积水。时间不等人,为了尽快弄清桥下的积水情况,吴喜军穿上防护服、戴着防毒面具,让工友把保险绳紧紧系在自己的腰间,手持火把,跳进了齐腰深的水中,对辅道的排水方涵进行探查。护具沉重不透气,他一边小心前方的障碍物和可能出现的深井、带电线路等,一边仔细搜寻着堵点。在摸索前行了300多米后,终于发现一堵未拆除的挡墙遮挡了排水口。吴喜军马上叫来了班组养护人员,在水中小心翼翼地破拆了墙体,衙门口桥长期积水的老大难问题得到了根治。

  这类“风里来,雨里去”的工作,对吴喜军而言是家常便饭。他的另一个典型“职业病”就是时刻关注着天气,尤其是遇到暴雨大雪等恶劣天气,他会提前进行预案准备,加大巡查力度,一旦发现问题就以最快的速度抢通公路,缩短过往车辆滞留的时间。他还通过日常走访,提出改造京承一期主站U转桥下、后沙峪收费站口等常年积水点的想法,并对多个积水点进行了改造。

  吴喜军的努力、勤奋和拼命三郎的工作劲头儿,赢得了周围同事们的一致夸赞。2013年,他通过公司的公开竞聘,成为了道路维修班班长。吴喜军说:“大家接纳我、信任我,我一定会把路养好,这就是我对首都、对事业不变的承诺。”

  挖空心思搞创新,难点也能成亮点

  在高速公路上,任何施工工作都会承担着生命风险。尤其在养护作业中,安全作业区的前端必须设专人摇旗示意车辆提前减速变道慢行。但由于实际作业时间长短不一,摇旗示意成了一件既费人工成本,又存在较大安全风险的事情,吴喜军经常听到同事被分配摇旗时的抱怨。

  经过长时间观察,吴喜军利用雨刷器的工作原理,将雨刷器电机、几个连接杆和一面红旗有效结合在起来,反复试验,获得了自动摇旗的效果。他还对“摇旗机”进行升级改造,为摇旗装置加装夜间发光装置,在提醒过往司机注意安全的同时,极大的降低了养护人员占路作业危险、尤其是夜间作业的安全风险。此外,为减少吊装融雪剂时高空作业的危险性,他还和同事共同研制吊装融雪剂操作平台,防止吊装融雪剂时人员不慎坠跌事件发生。目前,这些装置已被北京高速公路养护系统全面采用,每年节约人力成本几十万元。

  2014年3月,京平高速K47+610处桥梁伸缩缝出现钢轨断裂,经过多次维修依然无法彻底解决病害。吴喜军现场观察发现,钢轨反复断裂是由于伸缩箱底部混凝土浇筑不实,横梁与钢轨反复撞击才造成的。他大胆提出剔除碎裂混凝土,自制与原尺寸相同的伸缩箱,进行重新安装的方案。经过焊接牢固后,自主实施的支膜浇筑混凝土至今依然牢固,没有再发生过钢轨断裂,且减少70%维修费用。

  23年不下一线,吴喜军被大家亲切地称为“首都高速公路守护者”。从农民到享受北京市政府技师津贴待遇的技术工人,谈到未来,吴喜军信心满满。他常说:“我为首都高速养护事业感到光荣!我要尽全力为首都养好每一条路,让这些路成为老百姓的幸福路、安全路、小康路!”(文中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编辑:姚怡梦

热点人物

  • 热点人物

    中国梦·劳动美 大国工匠

  • 热点人物

    他们为3.91亿职工发声——代表委员“微...

  • 热点人物

    代表委员履职故事

  • 热点人物

    致敬抗疫“无名英雄”

  • 热点人物

    代表委员朋友圈中的职工话题⑨:完善大病保...

资讯 · 快评

娱乐 · 体育

  • 李玉刚《昭君出塞》惊艳众人 李治廷摇滚唱古诗被赞“太震撼”

    演绎过不少古典人物的李玉刚,再次登上《经典咏流传》的舞台,以一首《昭君出塞》重现两千多年前的传奇故事。值得一提的是,整首作品融合舞台剧《昭君出塞》经典唱段和杜甫的《咏怀古迹五首》(其三),在李玉刚一人分饰两角的演绎下更加直抵人心。廖昌永表示这样一个跨越时空的对话既融入了戏曲唱腔,也借鉴了西洋美声,这种创新特别值得借鉴。

  • 泳坛功勋教练徐国义因病去世

    北京时间7月19日凌晨,奥运冠军叶诗文、世界冠军徐嘉余的恩师,中国游泳队功勋教练徐国义因病去世,享年50岁。

学者 · 名家

商界 · 创客

  • “天上不会掉馍,好日子靠拼搏”

    “小伙有股‘虎’劲!回乡创业搞养殖,短短几年,就成了远近闻名的养殖专业户。”陕西省咸阳市永寿县渠子镇芦堡村的村民说起“牛倌”焦虎成都交口称赞。

  • 盛智文:我长着一张西方人面孔,里面是一颗中国心

    兰桂坊集团主席盛智文的办公室位于港岛中环,窗外是繁华闹市,室内陈列着现代陶艺、琉璃等艺术品,以及各种名人字画,琳琅满目。他每天就在这个中西合璧的空间里运筹帷幄。

历史 · 环球

新闻日历

友情链接

人民网 | 新华网 | 中国网 | 央视国际网络 | 国际在线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广播网 | 中国日报网 | 中国青年网 | 光明网 | 中国新闻网 | 中国西藏网
中国台湾网 | 党建网 | 千龙网 | 东方网 | 南方网 | 北方网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2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