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中国梦·实践者

金黎平:扎根马铃薯产业三十五年 让科技助农增收

2020-07-22 11:08:15 来源:中国青年网

  马铃薯是世界上继水稻、小麦、玉米之后的第四大粮食作物,我国是马铃薯生产和消费第一大国,发展潜力巨大。在我国很多地区,马铃薯不仅仅是一道菜、一口粮,还是带动经济发展的产业。

  作为国家现代农业马铃薯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金黎平常年在各个马铃薯生产区奔走,每年一半以上的时间都在田间地头。从事马铃薯科研工作35年,科技助力产业扶贫20余年,金黎平的足迹遍布了全国的马铃薯主产县。

金黎平在田间工作。本人供图

  “宝贵的生命是干事的,要对社会有贡献”

  在金黎平看来,自己的个性就是“争强好胜、不服输”。出生于农村的她是1977年恢复高考后村里第一个考上本科的,当时大学毕业后选择继续读研的大多数是男生,金黎平觉得女生也不能比男生差,于是,1984年金黎平考取了研究生,来到了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生院,从此便在马铃薯产业上扎下了根。

  刚开始接触这项工作的时候,金黎平内心有些不情愿,但由于从小在父母身边的耳濡目染,和老一辈科学家导师们的言传身教,让她抱着“做一件事就要做好,要负责任”的态度坚持了下来。1997年至1999年期间,在阿富汗的经历,真正让金黎平彻底改变了对工作的态度。作为联合国粮农组织(FAO)的项目顾问,她多次到阿富汗,在喀布尔经历了近在咫尺的战争,一路看到了变成废墟的城市、规模巨大的难民营。这次的经历对金黎平的触动很大,“当时我就觉得生活在中国这样很稳定的国家真的很美好,有什么理由不珍惜呢?”金黎平说,“人的生命真的很宝贵,宝贵的生命是干事的,要对社会有贡献,在自己有能力的情况下,要去帮助更多的人!”

金黎平率领团队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本人供图

  “一辈子就是干好这一件事”

  一年又一年,从南到北,从白天到黑夜,金黎平一直带领团队奔波在科技扶贫第一线,每到马铃薯生长期季节,金黎平都会出现在田间地头,与团队成员、当地科研人员和百姓一起播种、田间调查和收获。曾经有报道说“在和农民一起劳动时,很难分清谁是农民、谁是博士。”在金黎平看来,农民增收后露出朴实的笑容就是她坚持做好这件事最大的收获。

  2014年,金黎平带领团队在坝上工作,有一次赶上暴雨天气,为防止雨水浸泡育种材料,她和团队连夜抢收土豆。在返回住处的路上,迎面行驶的大货车违章越线,撞向金黎平团队的车辆,导致多人受伤,坐在首车副驾驶座上的金黎平伤势最重,鼻骨骨折、额头缝了10针。当时金黎平没通知家人、也没有回京治疗,她依然坚守在坝上与团队一起。“我是团队‘主心骨’,我要是走了他们心里会没底。”金黎平说。

  从事马铃薯科研工作30多年来,金黎平主持完成了国家863计划、科技支撑和行业科技等20多项重大科研课题、项目,育成了中薯系列30多个新品种并在全国推广。

金黎平获荣获2019年全国脱贫攻坚奖创新奖。本人供图

  在助力脱贫攻坚的路上不断努力

  35年来,金黎平和团队在马铃薯科研道路上不断前行,她率领的马铃薯产业技术体系研发的新品种、新技术和新装备的应用,使贫困地区马铃薯种植平均增产22.5%,每亩平均增收542.8元。金黎平也非常注重马铃薯农技人员培训和主产地马铃薯研究人才的培养,她认为,“只有扎根当地的农技人员和科研人员才是永远不走的脱贫攻坚主力军。”

  2020年金黎平获得了全国创新争先奖章,5月29日,在第四个“全国科技工作者日”到来之际,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给包括金黎平在内的25位科技工作者代表回信。习近平总书记在回信中表示,大家对创新创造的思考和实践,体现了新时代我国广大科技工作者矢志报国的情怀。习近平总书记还指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科技是战胜困难的有力武器。

  “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是对我们科技工作者最大的信任和鼓励。”金黎平说,“作为一名农业科技工作者,科技报国、科技为民是我们的初心和理想。我会继续加倍努力,在补齐行业技术短板、破解产业发展关键核心技术方面不断开拓,推动全国马铃薯行业产学研深度融合,为乡村振兴、助力脱贫攻坚作出更多贡献。”(中国青年网记者 王目雨)

编辑:孙仕奇

热点人物

  • 热点人物

    中国梦·劳动美 大国工匠

  • 热点人物

    他们为3.91亿职工发声——代表委员“微...

  • 热点人物

    代表委员履职故事

  • 热点人物

    致敬抗疫“无名英雄”

  • 热点人物

    代表委员朋友圈中的职工话题⑨:完善大病保...

资讯 · 快评

娱乐 · 体育

  • 李玉刚《昭君出塞》惊艳众人 李治廷摇滚唱古诗被赞“太震撼”

    演绎过不少古典人物的李玉刚,再次登上《经典咏流传》的舞台,以一首《昭君出塞》重现两千多年前的传奇故事。值得一提的是,整首作品融合舞台剧《昭君出塞》经典唱段和杜甫的《咏怀古迹五首》(其三),在李玉刚一人分饰两角的演绎下更加直抵人心。廖昌永表示这样一个跨越时空的对话既融入了戏曲唱腔,也借鉴了西洋美声,这种创新特别值得借鉴。

  • 泳坛功勋教练徐国义因病去世

    北京时间7月19日凌晨,奥运冠军叶诗文、世界冠军徐嘉余的恩师,中国游泳队功勋教练徐国义因病去世,享年50岁。

学者 · 名家

商界 · 创客

  • “天上不会掉馍,好日子靠拼搏”

    “小伙有股‘虎’劲!回乡创业搞养殖,短短几年,就成了远近闻名的养殖专业户。”陕西省咸阳市永寿县渠子镇芦堡村的村民说起“牛倌”焦虎成都交口称赞。

  • 盛智文:我长着一张西方人面孔,里面是一颗中国心

    兰桂坊集团主席盛智文的办公室位于港岛中环,窗外是繁华闹市,室内陈列着现代陶艺、琉璃等艺术品,以及各种名人字画,琳琅满目。他每天就在这个中西合璧的空间里运筹帷幄。

历史 · 环球

新闻日历

友情链接

人民网 | 新华网 | 中国网 | 央视国际网络 | 国际在线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广播网 | 中国日报网 | 中国青年网 | 光明网 | 中国新闻网 | 中国西藏网
中国台湾网 | 党建网 | 千龙网 | 东方网 | 南方网 | 北方网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2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