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书画

职工艺术

画笔下延伸致富路

2020-12-12 09:07:27  来源:河南日报

  □赵克红

  一

  “九山半陵半分川”,这是人们对豫西贫困县嵩县的地理描述。而处在大山深处的三合村,因为“山大沟深,土地贫瘠,地下没矿,山上无林”,而成为嵩县贫困村落中的一个。

  “地在山上挂,旱涝都害怕,一场大雨来,要啥都没啥。”这段顺口溜,曾是这个村的写照。国家精准扶贫建档立卡时,全村415户人家,有130多户贫困户……

  摆脱贫困,过上幸福生活,是他们心头的期冀。可是,他们面对的是连绵的大山、陡峭的岩壁、无边的深壑,美则美矣,却因田地瘠薄而勉强果腹。人们期盼有一天,他们也过上山外人的生活。

  2015年春天,一个走出大山的大学生冯亚珂,又从城市回到生他养他的三合村。他在自家门前挂起了一个招牌:三合伏牛山写生基地。

  他说,他要用画笔驱走贫困,用画笔绘就致富路。身边的山民们就笑:冯亚珂,你这是在异想天开啊!

  绘画,真能缩短脱贫的路程?真能让山民致富?

  二

  美术学院毕业后的冯亚珂,在省城开办了多年美术培训班。“小时候,我向往城里的生活。”他不讳言,他也有自己的情结:远山,密林,小河,民居,“那原生态村落的价值,对于绘画者来说,岂止是一个美字?”

  这情结,也让他的思绪从都市的繁华中一次次飞回故乡:老家处处皆美景,为何不带着学生回去写生?

  终于,他在2015年春天下定决心:返乡创业。

  150万元资金筹集之难自不必说。他的想法更是让终日劳作在田间的父老乡亲顾虑重重:山高路远,咋能把外地人吸引来啊?

  一次次劝说,一个个愿景,最终让他的父母决定陪儿子“玩一把大的”:拆了自家的房屋,建起了豫西特色的农家宾馆,用于接待来这里写生的学生。

  “我自己也没想到,效果出奇的好。”凭借自己多年积累下来的书画界资源,冯亚珂家的农家宾馆开张半年,接待绘画爱好者和游客2000多人次,竟有了20多万元的营业收入……

  一石激起千层浪。真想不到咱这穷乡僻壤还能开旅馆挣钱哩!乡亲们纷纷效仿。

  一家家具有山村特色的农家宾馆不断涌现,游客纷至沓来,乡亲们见到了效益。这个昔日的深山贫困村,一下成了远近闻名的“手绘小镇”,不仅拉动了当地旅游业发展,更使村里65家贫困户解决了就业问题,还辐射带动了周边村庄……

  2018年4月,省委书记王国生到三合村调研时,对冯亚珂创办写生基地、带富乡邻的创业事迹给予了充分肯定。

  “省委书记的赞许,让我兴奋得彻夜难眠!”此时的冯亚珂眼里,房前屋后的每一个场景,都是一幅无需修饰的画作,都是集自然山水、土房农耕、古村朴貌等要素齐备的原生态小山村……

  “得加把劲儿啊,不能辜负重托!”热情高涨的冯亚珂,认准了自己的返乡创业路,更有了把梦中愿景一点点变为现实的信心。他先后与郑州、开封、周口等地十几家美术培训机构签订合作协议,力邀他们来自己的家乡写生。

  “他们来得越多,我的家乡脱贫致富就越有希望!”

  三

  随着国家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等一系列政策的实施,冯亚珂深切感受到了各级政府营造的良好创业环境和强有力的支持。他决定以写生基地为基础,打造“手绘小镇”,带领更多的乡亲脱贫致富。

  他的设想,得到了当地政府的支持。有需就有供,三合村的农家宾馆增速迅猛。仅2019年,就有5万多人次美术爱好者光顾三合村写生,“手绘小镇”的美丽画卷徐徐铺开了。

  “想打造一个独具特色的小镇真不是一件容易事儿。”那一年,冯亚珂和乡村干部一道,组织村民四处考察,博采众家之长,确立了“手绘小镇·田园老家”的建设理念——主打农耕文化、主推豫西民居风格。当地政府大力扶持,投入200多万元,对村庄进行提升改造,先后建成文化墙、涂鸦墙、生态牌坊、写生广场,复建了豆腐坊、织布坊、石磨坊等传统手工作坊。

  一批批画院的学生和一拨拨儿游客,从城市,从平原,从四面八方来了。昔日寂静的小山村热闹了,当地山民的收入增加了,更多贫困户的劳动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了。

  “众创”,这两个简单又陌生的汉字,成了远近山民经常使用的词汇。

  “帮助更多的贫困户圆致富梦,不仅是我个人的故乡情结,更是像我这样返乡创业的年轻人的社会责任与担当。”冯亚珂说。

  四

  130∶415,接近三分之一的比例。这意味着,这里的三户村民中,就有一家是贫困户。曾经的这组数字,深烙在冯亚珂这个生于1987年的年轻人心上,“每每想起这组数字,心里总有一种刺痛感。”他说。

  众创理念的引入,使这里不少贫困山民有了稳定收入,脱贫不再是问题。然而,对那些既无财力又无劳动能力的特困群体,怎么让他们脱贫?冯亚珂想到了一个办法:让他们给来写生的绘画爱好者做模特!

  年过花甲的村民张寿娃体力劳动已力不从心,冯亚珂给他谋了个“农民模特”的生计。面对绘画爱好者们的目光,张寿娃一开始极不自然,“手脚放哪儿都不是地方”,如今,他已能和画师们谈笑风生了。他在门前石头上坐一晌,能挣百十块。

  对有手艺的贫困户,创收更不是问题。56岁的冯孟立是村里红白喜事的“大厨”,可因食客太少,他经常赋闲在家。现在的他,是宾馆的厨师,每月都有三四千元进账。

  ……

  “手绘小镇”也带动了农副产品的销售。贫困户李九春在政府的扶持下养羊,虽然每天和羊一样早出晚归,却常常是搭了工夫赚不到钱。但现在游人多了,仅卖羊肉一项,他就收入颇丰。不仅是他,村里家家户户的土鸡蛋、土蜂蜜、木耳、香菇等等,都成了城里人待见的土特产品……

  “手绘小镇”的辐射带动作用也日益呈现。邻近的村子闻风而动,纷纷建起了家庭宾馆,让那些以前只能靠外出务工赚钱养家的山民,在自家门前做起了红红火火的生意。

  如今的三合村,实现了整村脱贫,有了集体经济收入,带动了周边,让那些贫困户一步步摆脱贫困。

  “脱贫不是最终目标,真正的目标是要让乡亲们生活富裕奔小康。”冯亚珂说。在政府的帮助下,他已有了新规划,计划用3至5年时间,让家乡这个小山村逐步成为“乡村旅游+艺术写生+脱贫攻坚”的小康村……

  “城市生活虽是我的向往,但我更愿意留下来,为家乡的发展作贡献。我相信只要努力,我们这里有一天也会繁华一片!”他说。

编辑:杨林

企业丹青更多>>

艺术领域更多>>

展览热点更多>>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2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