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书画

赏析

如临其境——老北京照片上色鉴赏(组图)

2019-05-23 08:30:54  来源:北京日报

  居住在京城西北郊的“外三营”旗人,在等待观看节庆表演。维持秩序的绳子后面,无论是孩子还是成人都翘首以待,等待表演的开始,一位梳旗头的女子在人群里非常显眼。

  在风月场所谋生的女子,装扮就是她们的招牌,这三名青楼女子的衣着都称得上鲜亮华丽,佩戴着闪亮珠宝首饰。中间这位姑娘的发线梳成了“S”形,而且似乎是天足。

  老北京的城墙外还围着一圈护城河,虽是出于军事目的而设,但是既没能阻断1860年英法联军的脚步,也没有挡住1900年八国联军的进攻,倒是夏天能游泳,冬天好溜冰,成了老百姓游玩的场所。这张照片是沿着内城东侧护城河由北向南拍摄的,远处可见内城东南角楼的城墙,这座角楼是北京仅存的四座城楼之一。如今这条护城河已经被车流汹涌的二环取代,城墙也仅剩东南角楼西侧一段,现在开辟为明城墙遗址公园。

  秦风是著名的老照片收藏家。他收藏的老照片,无论是题材的罕见度,还是图片的清晰度,都堪称一流。近年来,秦风已不满足收藏老照片,他将探索深入到给黑白照片上色的领域。

  秦风老照片馆最早开始尝试为老照片上色是源于2015年“抗战胜利七十周年”。当时,他们团队里的一个年轻人,在网上看到有西方数码上色师介绍的上色技巧和过程,感到很新鲜,于是就照着网上的示范,自己为两张老照片上了色。秦风看到后很惊讶,上色后的老照片就像把观众拉到历史现场中一样。他当即决定要为一批中国抗战的照片上色,并且出版画册。

  许多人认为,黑白照片自有独特的艺术魅力。既然如此为什么还要给老照片上色呢?秦风认为,一幅黑白照片是摄影艺术作品,当然不应该上色;但若是一张纪实照片,就可以上色。“因为我们看到的世界本来就是彩色的,只是过去受技术所限只能拍黑白照。通过技术手段将过去的场景复原,可以让历史与现实进行更好的连接,让年轻一代更真切地触摸到历史。”秦风说。

  如今,计算机数码上色技术有两种。一种是手机APP上色软件,三秒钟就可以为一张黑白照片上色,这类小程序现在很受欢迎。不过在秦风看来,这类上色软件只是附上薄薄的两三种淡色,更像一种轻松的小游戏,它无法满足专业领域,诸如纪录片、展览、期刊报纸上所用图片的上色要求。

  另一种是由专业画师用电脑笔一笔一笔精心描绘的。这样上色的老照片强调明暗透视,至少用20种以上颜色,轻重相叠。秦风说,这样一张精心制作的上色照片,至少要一个星期才能完成。

  上色后的老照片能否还原历史,取决于对色彩的判断。在秦风看来,与上色技巧相比,历史考证工作对画家的要求更高。建筑砖瓦、军队制服、官员朝服、旗帜等的颜色,相关的文物遗迹、历史文献都有清晰的记载,比较容易考证。相对而言,普通民众的衣服更难考证。不过,通常而言,中国人比较喜欢穿蓝色、浅咖啡色的衣服,很少有人穿紫色、粉色或红色的衣服。为了确定一种颜色,他们团队成员经常会一起讨论,遇到难以抉择的时候,还要请教专业的历史研究者。

  秦风认为,老照片上色要秉承修旧如旧的原则,有一些斑驳的、岁月的痕迹,这是需要很高的技巧。今天,本报刊登为您精选的几张秦风老照片馆的上色照片,看看这些老照片是不是真能为您带来身临其境的感觉。(黄加佳)

1 2 共2页

编辑:张欢

赏析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2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