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书画

赏析

徐建新绘画作品欣赏(组图)

2019-11-15 09:09:26  来源:人民网

  徐建新笔下的荷塘清韵、园林景观,在本质上渗透着中国传统的文化精神,体现了前人遵循的“气韵生动”的审美原则。在中国传统绘画理论中,“气韵”一向是历代大家所向往的至高境界,古代著名画家荆浩曾这样解读它:“气者,心随笔运,取象不惑。韵者,隐迹立形,备遗不俗。”这种氤氲几千年的精神气质贯穿在徐建新的水墨作品中,构成了作品传神的要领所在。在徐建新的作品里,无论是绰约着姑苏风姿的苏州园林,还是洋溢着浪漫情调的荷风莲韵,无不包蕴着神韵天成的精神内涵。

《菏风墨韻》扇面系列 31cmX 63cm 水墨纸本设色 2019年夏

  徐建新对江南水乡独有情韵,以及对苏州园林的人文景观情有独钟且深有慧心。他的很多作品从苏州古典园林的典雅灵秀和完美意境中得到启发,颇有清新、秀美、多变之趣。他画的江南水乡,尽情展现黑白之美、结构之美。黑白乃老庄思想,老子提出“知白守黑,为天下式”,庄子直接说:“朴素而天下之莫能与之争美”。徐建新画的古镇周庄、苏州园林等写生之景,多数不采用全景式,而采用特写式,即截取中景,浓重的黑色屋顶下是白色的墙,房与屋之间上下左右大块白与小块黑的重量感对照,充分运用点、线、面,将白色的素纸与块面的黑色相参,将结构、形体有机地统一在一起,呈现出舒畅盎然之生机。如此一来,江南水乡特有的黑瓦白墙、清丽明媚和明快动人的情调便跃然纸上。通过明快灵动富于表现力的笔墨,画家对江南水乡的挚爱情怀得到了生动完美的表达。

《古镇周庄》水墨纸本设色 68cmx68cm 2018年10月

  徐建新的画风于丰繁中求整合,于灵秀中求大气。在荷风莲韵系列作品中,他通过各种娴熟的笔墨技法,将大自然的清音妙韵在笔尖墨端盘桓缭绕。于是,蟹满荷塘的繁华,芦花飘荡的唯美,各种妙趣自然的荷塘景致,都以浪漫唯美的形式铺展开来,以其独有的情韵飘逸在充满韵律感的线条之间,在光与色的变幻中轮回交错。在画家笔下,将大量表现荷塘风光的绘画作品,导入新的绘画语境和色彩表现,取得了不同凡响的艺术效果。使整个画面看起来更生动、更抒情、更具新的视觉审美体验。这些婉约宁静的画面,凝结了画家游于天地之间的思缕感悟,是画家内心对宇宙自然的哲学关照,深入到作品核心。

《菏风莲韻》 水墨纸本设色 68cmx68cm 2019年10月

  在这些以山水园林、荷塘清韵为主题的水墨作品中,他还不同程度地流露着印象派绘画的西洋之风,使作品呈现出中西交融的清新面目。特别是在光和色彩的处理上,画家打破了传统水墨画的常规,大胆借鉴印象派绘画的经典之处,充分协调墨块、色彩之间的关系,并加进中国传统的点彩技法,借助疏密得当的构图、虚实相生的渲染,创造出既有东方气质又具西方情调的别致之作,实现了中西绘画的成功跨越,为当代中国水墨的革新注入了新鲜的元素。不仅如此,他还把中国绘画中最重要的“笔触有效运用” 元素发挥得淋漓尽致, 因应不同特点的景物、时空和气象,以千变万化的笔触加以演绎,把丰富色彩、光感变化和个人情感融合一起。

《静静的荷塘》 136cmX68cm 水墨纸本设色 2019年10月

  徐建新的作品在不断开拓创新中被赋予了不可复制的个性色彩。他笔下满蕴苏州风情的作品,饱蘸了画家深情的笔墨,流动着故乡的古雅灵秀,清新宁谧。仿若一曲缠绵的江南丝竹,柔婉地绕过水乡的小桥、流水、人家,经由画家细腻的笔触,中西结合的高妙技巧,营造诗意朦胧的水墨意象。一种艺术风格的形成,离不开艺术家生活的客观环境、画家本人的气质、功底修养及师承流脉的深刻影响。作为一位江苏画家,优美的城乡环境,古老浓郁的文化氛围,都使得徐建新的艺术洋溢着明显的唯美主义和动人的水乡情韵。

《蟹满芦花飘》系列 68cmX68cm 水墨纸本设色 2019年10月

  艺术家简介:

  徐建新, 1960年生于江苏省常州市,原常州市工艺美术研究所副所长,1985年就读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现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装饰绘画研修班,受教老师张仃、吴冠中、朱军山、庄寿红、刘巨德、戴顺智等。现为自由绘画艺术爱好者和策展人。作品多次受邀参加中国艺术博览会等。

  策展的展览有《情系`85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师生作品联展》2015年5月在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美术馆成功举办,《铭记历史不忘初心——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师友作品联展》2017年11月在江苏省常州博物馆隆重举办,《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师友画院展》2018年5月为纪念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缔结40周年,在日本东京中日友好会馆美术馆隆重举办,《烟花三月下扬州—朱军山85华诞书画艺术作品展》2019年3月在扬州八怪纪念馆隆重举办。(谯娇)

编辑:张欢

赏析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2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