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书画

赏析

高阳山水、花卉扇面赏读

2020-03-31 09:49:32  来源:宁波日报
高阳《溪山牵舟图》(方向前 供图)

  高阳,字秋甫,号葵庵,明代画家,四明(宁波)人,生卒不详,擅花卉、山水。

  明代绘画风格迭变,流派纷呈,尤其水墨山水、写意花鸟创新不断,笔墨表现力丰富,强调主观情趣,追求笔情墨韵,提升了文人写意画的艺术境界。

  据记载:“高阳,赵备(画家)婿,善花鸟,画石极精。画花卉笔意纵横,天真烂漫,为万历间写生名手。所画山水墨气苍蔚,意境幽深,得吴镇法,然作品极少。”高阳的绘画成就主要为水墨山水花卉,画风写意,受元吴镇画风影响较大。

  《溪山牵舟图》《古木竹石图》为高阳水墨山水、花卉扇面佳作,作品水墨交融,墨色丰富,高超的水墨技巧在这两件扇面中得到充分体现。

  山水扇面《溪山牵舟图》,为泥金水墨纸本,作品未落创作年款。高阳早期绘画精于人物写生,后专心于山水、花卉,以此名世。画家早期多以工细笔墨作画,描绘细腻,传统功夫极深,风格上受明浙派、吴门画派的影响。高阳后来致力于山水、花卉的创作,技法上受元吴镇影响较大。明代晚期,董其昌、陈继儒、李流芳、蓝瑛等人的山水画,讲究笔墨情趣,提倡仿古,以古拙取胜。高阳绘画作品中多少也带有这些画家的审美情趣。

  《溪山牵舟图》取材江南山川,于幽静的深山溪泊,一纤夫牵引船只,船中两位高士游赏景色,作品展示了旧时文人或权贵追求平淡、与世无争的雅逸心境。此作构图采用平远法,一水两岸式构图,近处为土坡及树林,远处山峦起伏,中间留出宽阔水面,由近至远,层层叠叠,最远处山脉淡墨渲染,起起伏伏,整个画面丰富而不乱。远山后面的大片空白与近景湖溪水面空白互为呼应,实中有虚,空灵即显。

  这件山水扇面在笔墨技法上的独特之处至少有二。首先水墨结合,以墨代色,层次丰富,笔墨淋漓,无色也能让画面色彩斑斓。中国画有“墨分五色”之说,高阳山水画借鉴了元吴镇的笔墨法,浓墨、淡墨、润墨甚至枯墨随心所欲,画家有较高的水墨把控能力。其次,运用“董巨披麻皴”,淡墨皴擦,浓墨点苔。从近处山石的点苔皴擦,树叶以浓淡不一的落点法,近坡与远山以淡墨皴擦,浓墨点苔,这种点法、皴法随意轻松,有聚有散,有疏有密,有轻有重,看得出画家之用心。作品意境空灵,格调隽秀。另外,画家善用湿笔、淡墨。画面烟雨苍茫,远景山峦愈显缥缈深远,水面更为广阔,引读者进入一个孤寂、清静的世外桃源。

  古代山水画中的人物往往为画中点睛之笔,画家在描绘山川湖泊的同时,更多地通过人来表达自己的感情和精神寄托。历代不乏溪山行旅、踏歌行、渔父图、探梅图、高山流水觅知音等题材的山水佳作,让人赏心悦目的同时,获得心灵深处的感悟。高阳绘画深受吴镇影响,不但审美取向较为一致,性格喜好乃至处世上亦相仿。“吴镇禀性孤耿,终生不仕,从不与权势者往来”,而高阳骨子里也有这种傲气:“早年因不愿为一豪宦之父画像,举家避祸金陵”。绘画作品是画家内心和精神的外化,情感的流露。

  据说吴镇的山水画有很强的“渔父情结”,渔父身上有“清高孤洁,避世脱俗,啸傲江湖”的气质,历代画家赵孟頫、黄公望、王蒙等都创作过这一题材的作品。高阳的《溪山牵舟图》,也流露出同样的内心世界。

  花卉扇面《古木竹石图》,水墨金笺,作品创作于1626年秋。有关史料记载:“天启七年(1627年)及崇祯十七年(1644年),为胡正言校《十竹斋书画谱》和《十竹斋笺谱》,并作折枝花卉多幅,名重于时。”可见,此作为画家创作和活动鼎盛期。画中绘有古木、顽石、竹枝,用笔纵横,墨色丰富,笔简意赅,有苍古烂漫之意。

  此花卉扇面与山水《溪山牵舟图》画风较为一致,用笔写意,浓淡结合,多用点法,风格质朴烂漫。竹石画法,石头多为浓墨点苔,湿墨皴擦,外形以勾带染显得厚重古拙,竹叶不多,三三两两,穿插于石之两旁,向背结合,疏密有致。石后一棵大古树,枝干、树叶以淡墨写之,树叶亦用点法,枝干局部以浓墨加以适当变化。整件作品画家随心所欲,一气呵成。

  “作画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太似为媚俗,不似为欺世”。中国写意绘画讲究神似,讲究意韵,对形态的要求则为“似与不似之间”。明代,文人画尤其水墨画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而代表这一最高成就的画家当属徐渭。徐渭曾在自己的百花卷题诗中主张“不求形似求生韵”。明晚期徐渭的泼墨大写意十分流行,其写意水墨花卉气势纵横,不求形似求生韵,水墨淋漓,虚实相生,给人以丰富的想象。在高阳的《古木竹石图》中,也有徐渭泼墨写意花卉的几分神韵与气势,虽为扇片,尺幅较小,但画家重在求神求韵,寥寥几笔竹叶,画面却生趣盎然,画出了竹枝的清雅与高洁,这种生长在野外的竹枝,给人以顽强的生命力和铮铮风骨。作品中,画家将笔与墨、情与理、境与象糅合在一起,达到了形神皆备的境界。

  两件扇画作品可谓“小中见大”。扇画这种特殊的形式在古代相当盛行。平时我们常见的有团扇画和折扇画两类,团扇起始更早,汉朝就有“裁成合欢扇,团团似明月”之句,它盛行于宋元。到明代,折扇画渐执牛耳。扇画有其独特的审美价值,今天仍受大家喜爱。书画扇面、成扇的收藏一直是书画收藏中一个独立的门类。尽管尺幅“小”,但丝毫不会影响它的艺术价值。(方向前)

编辑:张欢

赏析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2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