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汽车

【东风文学】柳岸闻莺︱费春凤的散文:最是珍贵求学时

2018-09-17 14:23:30  来源:东风文学

  作者:费春凤

  人的一生最珍贵、最纯粹的日子,可能是最艰难、最平凡、也最不谙世事的时节,却能温暖一生,受用一生。1982年,高中毕业的我参加了高考,至今已有36年,现在回忆起来依然历历在目。

  当年我就读于二汽(现东风公司)冲模厂子弟学校,应届毕业生大概只有20余人,全部被安排在如今的十堰市六堰第八中学考试。冲模厂派了一辆大卡车,往返两次接送考生。我们20余名考生站在完全没有遮挡的卡车车厢上,因为考试是7月7、8、9三天,太阳直射,热浪滚滚,到7月9日考最后一门英语时,不知是因为两天的考试太累,还是天气太热,我中暑了。考场上,只答了一半的题目,我就晕过去了。

  晚上回到家,出差的父亲回来了,大声责骂母亲,“她吃不下饭,你为什么不买蛋糕?”“孩子有晕车的毛病,为什么不骑自行车送她去?”母亲一脸的委屈,嘟囔着“我要上班,怎么送她?我哪有时间去买蛋糕?”1982年的高考,社会的重视程度远远没有象现在这样,交通管制、禁止噪声、父母陪考、全家动员,甚至于在学校附近预定高考房、营养餐等等,当时虽然感觉是一次重要的考试,但还不至于把高考和人生命运、前途联系起来,因此父母们都是该上班上班,该出差出差。

  由于发挥失常,高考成绩仅比录取线高出几分,这对一向成绩优异的我打击很大。就在我纠结是否复读时,数学老师建议我报考师范院校,比较容易录取。8月中旬,我收到了武汉师范学院(1984年更名为湖北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就读专业是数学。

  八十年代火车都是绿皮车,车速60公里左右,从十堰到武汉需要整整10小时。每次从十堰到武汉上学,大约晚上10点才能到武昌火车站,那时没有出租车,公交车也已经停了,我只能在候车室长长的椅子上躺一夜,等着天亮了搭公交车回学校。

  现在回忆起来,依然不可思议,一个正值妙龄的姑娘在候车室里睡一夜,不害怕吗?父母不担心吗?那时没有手机,不能时时联系,若放在现在会是什么样子呢?

  那时的大学,课程安排的很多,也很紧。每周上课6天,只休一天,休息的一天,我们总是一早就到图书馆或者教室占位置,很少外出逛街、看电影、就餐,偶尔出去玩一次,我们几个女生总是相约从武汉车辆厂坐三站到司门口,公交车费1毛六分钱。学校操场每两周放映一次电影,那一天就是我们的节日,我们总是早早地扛着凳子抢占位置。记得有一次放映美国大片《第一滴血》,突然下起了大雨,我们把凳子顶在头上,一直坚持看完,回到寝室,个个成了落汤鸡,可心里依然热乎乎的,因为那个英雄,因为那些情节……

  由于是数学专业,课程分得很细,实变函数、复变函数、拓扑学、微分方程等课程搞得我们焦头烂额,特别是在学习《数学教材教法》这一门课程时,有些理所当然的命题也需要证明,比如证明“两条平行线永远不可能相交”,“数轴不能被有理数填满”。记得有一次实变函数的考试,我仅考了60多分,任课老师讲解考试题目和成绩时,居然说本次考试只有3人及格了,我郁闷的心情顿时雨过天晴。如今,30余年过去了,数学知识似乎都还给老师啦,可大学学过的不只是书本知识,还有更多感受的人文精神和文化氛围。

  因为是师范院校的学生,学费全免,并且有国家拨付的生活费,我仍然清楚地记得每月生活费17.5元,发到我们手里,是12元的餐票和30斤粮票。学校还有困难补助,一等5元、二等4元、三等3元。因为是城市学生,我从来没有拿到困难补助,到大学四年级时,辅导员找到我,一脸愧疚地告诉我,今年给我争取了10元钱的冬衣补助,我欣然接受了。因为那时,一个学期父母也仅能给我50到100元不等的零花钱。有的农村来的男同学因为无家庭收入,不得不从12元的餐票中节省出购买牙膏、牙刷的费用,到月底时经常会出现没有餐票的窘况,或者因为饭量大,饭票吃完了,只有临时挪补。

  那时的大学生,国家包分配。临近毕业,母亲写信告诉我,现在家里安装暖气了,晚上还有热水供应,二汽各单位里吃的、用的都发。如果征求毕业去向,一定要回来。大四下学期,同学们蠢蠢欲动,大多数人都希望留在武汉,因为我填写的是十堰,辅导员找到我,十分好奇地问我,不想留在武汉吗?我坚定地告诉辅导员,我要回十堰,回二汽。

  1986年,我毕业被分到十堰市一所中专学校教书,三年后调入东风公司,先后从事过计划财务、领导秘书以及文字编辑工作。虽然在数学教学岗位上仅仅干了三年,但四年的数学训练,对我一生影响很大,也许数学专业知识已经所剩无几,但数学培养了我思维的缜密性,处理问题的逻辑性和条理性。

  八十年代的读书生涯与当下相差甚远,但我依然怀念那时的环境,那时的同学,那时的一切、一切。因为读书学习,不仅让我学习了知识,也让我开拓了视野、增加了见识、认识了世界,为今后的人生打开了一扇无限宽广的门。

作者简介

  费春凤,女,1964年出生于吉林长春,1971年随建设第二汽车制造厂的父母来到湖北十堰。1982年考入武汉师范学院(后更名为湖北大学)。毕业后在十堰大学中专部从事教学工作,1988年调入东风公司,先后从事计划、财务、文秘等工作。热爱文学,钻研文字;激情不足、理智有余;缺乏情趣、呆板理性;欢喜独处,欢喜运动。无人生宏大的座右铭,只求过好每一天。

  本期策划︱黄承林

  本期责编︱李俊逸

  文中插图︱网 络

  

编辑:于鹏

图库

  • 曹操出行上线英国经典TX 打造高端商务出行

  • 德国乘用车上半年销量创新低

  • 慕尼黑车展欲成为"达沃斯"

  • 售价9.99万元-13.59万元 2021款骐达上市

  • 插混别克微蓝6即将上市

新闻排行

新能源

  • 新能源

    现代推氢燃料电池卡车 将于汉诺威商用...

  • 新能源

    新能源汽车:想要“电力十足”不容易

  • 新能源

    新能源汽车驶入“后补贴时代”

  • 新能源

    特斯拉京沪项目相继落地 国内新能源汽...

  • 新能源

    颜值高!上半年中国品牌新能源SUV点...

爱车有方

新闻日历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本站地图 | 投稿邮箱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17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