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年的荷兰,那一年的少年
冯潇霆说的“那一年的荷兰”,是2005年荷兰世青赛。看过比赛的中国球迷都很难忘记,征战当年世青赛的、以1985年龄段球员为主的一批“荷尔蒙少年”,在德国老人克劳琛的带领下,用流畅和华丽的攻击波反复撕扯对手的防线,这是属于中国足球的视觉享受。小组赛2∶1胜土耳其队,3∶2胜乌克兰队,4∶1胜巴拿马队——冯潇霆、赵旭日、蒿俊闵和郜林,正是在那一届荷兰世青赛上正式出道,如果不是淘汰赛2∶3输给德国队,这支国青队将让球迷看到更高的上限。
之所以怀念荷兰世青赛,是因为荷兰世青赛是很多“黄金一代”的起点,只不过黄金少年们经历的环境不同,终点不同——那届荷兰世青赛,最终夺冠的阿根廷队甚至带上了年龄小两三岁的梅西和阿圭罗,除了这对双子星,队里还有加戈、萨巴莱塔、比格利亚;尼日利亚队有塔伊沃和米克尔;西班牙队有大卫·席尔瓦、法布雷加斯、纳瓦斯、略伦特、阿尔比奥尔;德国队有阿德勒、延森、胡贝尔、戈麦斯……
从当年世青赛的同场竞技不分高下,到如今只能看着“别人家的孩子”在世界杯赛场驰骋拼杀,中国足球与发达足球之间的差距令球迷格外酸楚。
和2001年世青赛沈祥福教练所调教的、同样打进16强的、有“超白金一代”称号的队伍相比,克劳琛的球队打法更加开放,球员们的特点更加鲜明,套路配合更加流畅,作风更加泼辣,发挥更加稳定——“黄金一代”的框架就此成型,尽管3年之后这支球队险些遭到“毁灭性打击”,但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的失利,其实已经怪不到这些满腔热血的队员。
先是2005年新上任的中国足协领导反感克劳琛在训练方面的“自作主张”,导致这位尽心尽力的德国老人离开球队,随后国青队升级为国奥队,“奥运足球”背上了“政绩足球”的压力,各怀心思的领导提出种种不得不被贯彻执行的思路与方案,杜伊带队进行的长期封闭集训让球员处于压抑状态。正是种种反常行为导致国奥队内忧外患不断,距离北京奥运会开幕不到一个月的时间,中国足协“忍无可忍”架空杜伊起用本土教练“救火”,球员们的无所适从可想而知。
最终拥有“黄金一代”基因的国奥队,在那届“无与伦比”的北京奥运会上颜面尽失:首场比赛对新西兰国奥队1∶1战平,第二场比赛0∶2输给比利时国奥队,第三场比赛0∶3完败在巴西国奥队脚下,如果不是中国体育军团大丰收的喜庆景象掩盖了足球项目的惨败,这支球队以及相关工作人员的后果很难预料。
这段球迷和球员不愿回忆的伤心往事,冯潇霆、赵旭日、郑智、蒿俊闵、郜林,都是亲历者。
中国足球的奇幻之处在于,一只无形的手总能在不经意间毁掉偶然出现的希望,盖因中国的足球总非纯粹的足球,强加于足球的“利益”不断改变着中国足球顺畅运转的轨迹。
就像到了2011年,国足迎来巴西世界杯亚洲区预选赛。取代了高洪波的西班牙名帅卡马乔带队征战20强赛——换帅本身的故事也颇为精彩,数年后还直接引出一起中国足坛前所未有的“报税官司”,卡马乔历尽千辛万苦最终成功获得解约金——彼时冯潇霆、赵旭日、郑智、蒿俊闵、郜林都是卡马乔信任的球员,但20强赛“黄金一代”仍然没有散发出应有光芒,这也是“黄金一代”的最大污点。
那一年20强赛分为5个小组进行比赛,每组前两名进入最后的10强赛阶段。与伊拉克队和约旦队同组的国足本有希望出线,但主客场被伊拉克队双杀的结果让国足最终位列小组第三。
足球世界相对公认的评判体系并不复杂:成王败寇,成绩说话。所以和经历过2002年日韩世界杯的前辈相比,现在的“黄金一代”在成绩方面还是心虚。
2002年出战世界杯的那批球员,以及之前在10强赛上立下汗马功劳的那几位球员,是中国足球职业化改革之后的第一批“黄金一代”,正是在1994年建立的甲A职业联赛中的成长与磨练,让区楚良、张恩华、范志毅、孙继海、邵佳一、李铁、于根伟、肇俊哲、李霄鹏、杨晨等人成为中国足球职业改革的受益者,这些如今都在教练岗位上积累经验的受益者,在2002年前后,吸引了无数少年在心中安放下“要穿国家队球衣去打世界杯”的纯真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