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赛季中超联赛,足协“加强版”的U23制度格外引人关注,在外援上场人次与U23球员上场人次挂钩的新政下,中超16队不再像上个赛季一样消极应对,多支球队首发U23球员,这让中超赛场显现了不少有潜力的新星。不过与此同时,也压缩了各支球队可调整时间,影响了整场赛事的观赏性。
消极换人不见踪迹
去年颁布的U23新政第一个版本规定:每场比赛每支球队必须有1名23岁以下的球员首发出场。结果,许多球队选择在半场结束前换下U23球员,更有甚者,在前15分钟,便将U23球员换下。
新赛季伊始,足协公布了U23新政加强版(2.0版本),即强制U23球员出场数从不少于1人,改为不少于外援出场人数。首轮8场战罢,共49名U23适龄球员获得出场机会,其中24人首发出场,10人打满全场。
值得一提的是,本轮没有任何一名U23球员在上半场被换下。因为大多数球队都派上了3名外援,配合政策要派上至少3名U23球员,如果球队像上赛季一样,一场比赛将3名U23球队都走过场,那么就等于在上半场将3个换人名额都用尽。所以足协的新政2.0版本,有效地遏制了“U23球员开场被换下”的尴尬一幕。
诸强上演“青春风波”
16支球队中,14支球队的U23出场人数与外援出场人数持平,但也有例外:首发3名外援的山东鲁能累计派上了4名U23球员,其中2人首发;江苏苏宁更是唯一一支首发3名U23球员的球队,而且只上了2名外援,最终3比1力克贵州智诚,堪称本轮U23新政的最大赢家。
值得一提的是,在这场比赛里,苏宁U23球员黄紫昌以一记头槌建功,洞穿贵州队的球门,这是U23球员在今年的中超联赛里,攻入的首粒入球。本场比赛卡佩罗派上了4名U23球员。
有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本轮共有4支球队的U23人均出场时间超过60分钟,分别是长春亚泰、江苏苏宁、天津权健和天津泰达,4支球队2胜2平。
在实战中,敢于让那么多年轻球员上场,自然是对于这些小将能力的信任,由此可以预见,在外援政策紧缩的政策下,将来中超赛场,谁手中握有实力更强劲的年轻队员,胜面自然更大。
超U23球员生存空间或被压缩
不少业内人士认为,新政是一把双刃剑,由于改变了游戏规则,不仅影响到联赛最终的排名,更多的会对整个足球生态产生一定的破坏。
例如,各队上场的11人中,3外援加3个U23队员,意味着超过23岁的中国球员出场的机会锐减,这部分球员要么通过中甲甚至中乙联赛分流,要么选择退役。但是对于这部分球员来说,很多正值职业生涯的黄金时期,就面临淘汰至低级别联赛或者无奈退役的尴尬,他们的利益谁来维护?
其次,由于年龄原因,在新赛季还可以享受U23政策的年轻球员,如果不能快速跃升为球队主力,在年满24岁时,便失去U23政策红利,面临淘汰出局,这无疑是一种资源浪费。本报记者 朱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