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中国足球总不令人省心,尤其是在节假日期间。近期,一份《中国足球协会关于组织国家男子足球队集训队训练营的通知》在网络流传,洋洋洒洒55位征调球员名单,列出几乎目前国内所有25岁以下的优秀球员,涉及绝大部分中超俱乐部,被抽调这些球员将不再踢本赛季剩余联赛。
这是继发布关于自2018年10月起调整中超、中甲联赛,足协杯赛“U-23球员政策” 的通知后,中国足协抛出的又一个重磅炸弹。事件迅速在足球圈炸了锅。
“U25新政”或为国字号打中超做准备
多位业内和媒体人士分析,如果这份文件是真的,那么“这支国家集训队应该就是要成建制准备打明年联赛的”。对此,中赫国安董事长周金辉深夜发文指出,中国足球深层问题在于管理体制;足球解说员刘建宏则直言:应该直接停掉联赛,组建五支国家队,分别参加英超、德甲、西甲、法甲、意甲。虽然是玩笑话,但足球圈的失望之情溢于言表。
徐根宝、金志扬等名宿:不评价
中国足协的决策依据在哪?对联赛和国家队将产生怎样影响?
《新闻纵横》编辑昨晚拨打了多位足球名宿的电话。前中国男足国家队主教练,现任教育部校园足球专家委员会主任金志扬表示,现在他的精力主要在校园足球。
金志扬:“我现在着重于校园足球,对职业联赛没什么关注,不想发表意见,等考虑考虑再说。”
早在2010年,时任足协主席韦迪曾提出让国奥队踢职业联赛,当时根宝如此评价:“韦主任(韦迪)说,当年我带队成绩很好,还出来了一批人。这没错,但现在毕竟是市场经济,还要考虑俱乐部的利益。如果球员被抽调以后,球队成绩不好,降级了,赞助商不给钱了,俱乐部可能都无法再生存下去”;历史或许重现,昨晚,前中国男足国家队主教练徐根宝也拒绝对事件发表评论。
徐根宝:“我不讲,对不起”。
国字号打联赛曾被历史证明不可行
早在1986年,徐根宝曾带领国家二队,申请参加1988年的全国甲级联赛,得到了足协的允许。这支 “国二” 表现不俗,获得了1989年甲A联赛成立后的第一届冠军;不过,那支国奥队在1991年联赛排名倒数第二,惨遭降级,后来冲击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资格最后也以失败告终。1994年联赛职业化后,国家级球队参与联赛成为了历史。
历史证明,国字号球队踢联赛,对国家队成绩并无帮助。但30年之后,足协的“集训营新政”还要走老路,被指违背职业化规律,甚至有评论认为,这是中国足球改革的倒退!
中国足协执委汪大昭:完全不知道始末
中国足协执委汪大昭昨天接受《新闻纵横》采访时表示,对于政策的出台,他完全不知情。
汪大昭接受中国之声采访时表示:“麻烦就在于这件事,我完全不知道始末,重大决策没有经过中国足协的程序上的讨论就这么定了,比如说召开相关的会议都没有。我只是希望这件事按程序办,这个程序里边,相关的人都可以分担一份责任;如果不按程序办的话,这事儿谁来负责呢?”
规矩朝令夕改 职业联赛前景不乐观
新政最直接影响的,恐怕是好不容易红火起来的中超联赛。这份名单里,也包括北京中赫国安球员的韦世豪、广州恒大淘宝的廖力生等一批中超俱乐部主力或替补球员,这批国字号球队打中超,谁来为他们付工资呢?俱乐部投资人的利益说牺牲就牺牲了?以后谁还投入?另外,各队不在这个年龄段的队员就不再考虑进国家队的可能了?中超将来何去何从?面对一连串的疑问,中国足协执委汪大昭表示,对于新政对联赛的影响,他表示不乐观。
汪大昭:“我们职业联赛,不能到比赛临开始了再改规矩,更不能在比赛进行的半途还改规矩,而且还不止一次的改规矩,同时,改规矩的人并不是职业联赛的参与者,而是在旁边的,不管它这个旁边是在职业联赛之上还是边上,这样在途中改规矩破坏性极大,肯定是弊大于利,而且职业联赛我们到现在是谁把成立职业联赛组织的这件事给搁置了,也是个大问题,因为没有这样的组织,现在我们职业联赛,是16家俱乐部的老板他们投资把职业联赛搞起来以后他们又无权来决定怎么个玩法,得按照别人的规定的玩法去玩,这不大说的通,职业联赛的下一步比如说明年的情况,要照这样看很不乐观。”
超25名知名体育媒体人集体炮轰“U25新政”
有媒体梳理了媒体界对国足集训队的看法,至少有25位知名媒体人对足协的国足集训新政表示强烈质疑。中赫国安董事长周金辉在社交媒体直言不讳:“中国足球发展的唯一道路就是改变现有的管理体制,充分尊重足球发展的规律,踏踏实实做好金字塔的基础,同时让职业联赛真正市场化、职业化,这样金字塔的顶端才会更高。除此之外,别无他法!
某知名足球解说员的评论则非常简短:中国足球的问题从来就不是足球的问题。
足协被指听不进建议,“别人还会主动提吗”
虽说“兼听则明,偏信则暗”,但是说归说,这么多年对中国足球建言献策的人不少,但似乎很难起作用。
汪大昭接受中国之声记者采访时表示:“是听取意见的人有问题,不能说是说话的一边有问题,而是听话的那边有问题,不主动听取别人的意见,别人还主动的把意见送到决策者这儿来吗?不一定吧。”
国际足联规定,职业俱乐部有权拒绝国脚长期集训
中国之声体育记者张闻对事件评论说:“实话讲,昨天消息一出,我的朋友圈,几乎所有足球媒体人都对表达了对55人集训营的反对意见。当然也有人闭口不言,也许是气的说不出话来了吧。似曾相识的情景曾出现在一年多以前,当时的情况是,足协发文强行要求俱乐部必须派U23球员登场。昨天,一位完全不看球的朋友和我开玩笑说,你们这些球迷啊,足协让U23上你们也痛心疾首。不让U23上你们也急火攻心。人家怎么什么做什么都是错啊。他这话,还真是点醒了我,的确把U25全都集中起来拉练,能怎么摧毁性的打击中国足球呢?似乎也不能,27年前徐根宝带92国奥队的时候就这么干过。国家队成绩没有因此变的更好,但也没有更差啊。真正让人觉得无力的是。一个花了20多年好不容易建立起的足球市场,投资人、消费者、球员、媒体全部深度参与。大家自以为我遵循市场规则,执行义务就能获得相应的权利。然而,在足协的行政大棒面前,规则可以随时变换,市场管理者没有丝毫尊重留给买卖双方。举个例子,一个投资人一年前响应号召,重用U23,一番挣扎年轻球员,终成球队的主力。现在保级正在用人时,这位U23又被毫无征兆的抽调走了,不去还要啊依法处罚你。你要是该投资人,你的第一反应是什么呢?很简单,这个游戏我摸不着规律,也玩儿不起。更有值得玩味的是,按国际足联规定,职业俱乐部有权拒绝国脚长期集训。尽管我们是FIFA的成员,但似乎国际组织里的通行规则,在中国足协这儿,也失去了效力。
这就是我想说的,规则一朝被随意修改,就算政策本身没有破坏力,他所起到的示范作用也在摧毁中国足球市场的根基。也许,我们已经没有必要探究这次集训到底要不要去拉萨,未来国家队还要不要打联赛?因为规则被轻慢的下一步往往就是常识被无视。再往后呢?再往后,我希望,10月8号,大家都休假归来,今天所说的一切都被证实是杞人忧天。编号684号文件不存在。中超也依然是个市场化的足球联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