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980年普莱西德湖冬奥会开始,冬奥赛场见证了中国运动员一次次的精彩演出,也走出了杨扬、王濛、周洋等家喻户晓的冬奥冠军。在平昌冬奥会的赛场上,周洋、张虹等仍在继续着自己的奥运生涯,而另一些冬奥冠军则在离开赛场之后,继续在不同岗位上作着贡献,传递着中国在冬奥会上的光荣与梦想。
杨扬:忙碌中的传承与期待
中国短道速滑的精神是什么?在中国第一个冬奥冠军杨扬看来,答案是“勇于担当”。中国队迄今为止的12枚冬奥会金牌中,有9枚出自短道速滑。“过去几届冬奥会,短道速滑在关键时候都扛住了。”杨扬说。
杨扬是中国首位以运动员身份当选的国际奥委会委员,也是国际滑联速滑第一理事,她既在为北京筹办冬奥会时献计献策,又将精力投入到短道速滑的普及中去——她在上海创办的短道速滑俱乐部已能够为国家青少年队伍输送人才。多年来,杨扬一直以不同身份在多个层面为中国体育事业作贡献。
平昌冬奥会期间,8年国际奥委会委员任期将满的杨扬依旧忙碌。她的工作早已获得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的认可,巴赫邀请她委员期满后继续留在国际奥委会工作。
当然,短道速滑依旧是杨扬关注最多的项目,她乐于和运动员交流。回顾自己的运动员时代,“专注过程”是她最深的感悟,“对运动员来说,只有比赛过程是真实的,如果你把从起跑、滑行再到超越、团队配合都想明白了,结果是水到渠成的。”
当运动员时,赛前她会经常写一些小纸条作为“锦囊”放在兜里,比如“分到3道了,我应该注意什么?”“我的对手是某某,那我应该直线起跑还是切到里边?”“蹬冰时要注意什么?我的每一刀要怎样滑?”她说:“紧张的时候拿出来看一看,能把自己拉回到现实的比赛状态中,真遇到这些情况,身体就会有下意识的反应动作。”
忙碌中有传承,忙碌中有期待。“希望2022年冬奥会能像2008年奥运会一样,创造更多惊喜。”杨扬说,“大家一起向一个目标使劲儿,那种感觉和结果就会不一样。”
申雪/赵宏博:不只是偶像的力量
本届冬奥会信息数据库里,记录着参赛运动员的一个“小秘密”,在参加平昌冬奥会花样滑冰分项的中国队运动员中,包括张昊、金博洋和彭程在内的多人都将花滑名将申雪/赵宏博列为了偶像和榜样。的确,无论是2003年伴着乐曲《图兰朵》夺得世锦赛冠军,还是2010年温哥华冬奥会上为中国夺得首枚花滑金牌,都足以使二人载入中国体育的史册。
如今,赵宏博已出任中国花样滑冰队总教练,申雪也于今年年初成为了中国花样滑冰协会的首任主席,未来的中国花样滑冰项目依旧需要二人默契配合。当初因他们的华美表演而走上花滑道路的隋文静和金博洋,如今已成为中国花滑队的中流砥柱。这既是体育的力量,也是榜样的力量。
不过,仅凭“偶像光环”恐怕不足以带好一支队伍,赵宏博上任后做得更多的是在技术动作上的“精雕细琢”。在平昌冬奥会的赛场上,赵宏博总要对中国队选手的每一项得分研究很长时间,把旋转和滑行等动作拆分出来、把节目分出段落和细节逐一研究,这是赵宏博在上任之初便定下的思路。“教练给他们讲以往的经历、可能会遇到的问题,能帮他们想的都想到了。”在隋文静/韩聪摘得本届冬奥会花滑双人滑银牌后,以领队身份来到平昌冬奥会的申雪表示。
在本届冬奥会上,赵宏博或许是“出镜率”最高的中国队教练。他要在打分区陪伴刚刚结束比赛的运动员,和他们一起面对镜头,一起度过或许是职业生涯中最为紧张的时刻之一。
韩晓鹏:与队员共同成长
11日晚,中国队在本届平昌冬奥会自由式滑雪雪上技巧的比赛全部结束。作为领队,韩晓鹏做出的第一个决定就是给队伍放一个“7天长假”,根据日程安排,雪上技巧队于14日回国,正好可以让队员在家过年。
“我练雪上项目这么多年,几乎没在家过过年。”韩晓鹏道出了雪上运动员的心声。对这位都灵冬奥会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金牌得主来说,平昌冬奥会已经是他参加的第四届冬奥会,但却也是完全陌生的一届,这一次他的项目变成了雪上技巧,身份也由往日的运动员变成了领队。
作为领队带队参加冬奥会,韩晓鹏的第一感受就是“肩上的担子更重了,使命更光荣了”。不过,他很快发现区别并不只是这么简单,“原来只要专注于自己的训练和比赛就可以了,现在所有人的吃喝拉撒都要管。”韩晓鹏说,“很难,也很累。”
同样还在适应的还有王金和关子妍两名选手,在名将宁琴受伤病困扰的情况下,中国雪上技巧队面临着人才短缺、青黄不接的窘境,本次参赛的两名小将接受正规、系统的雪上技巧训练实际上也不过两三年的时间。“这个项目人才培养周期需要8到10年”,如何在未来4年的时间里完成这个任务,成了领队韩晓鹏苦思冥想又迫在眉睫的难题。
从各项保障齐全的优势项目空中技巧到起步较晚的雪上技巧,从专精业务的奥运冠军到“大管家”领队,韩晓鹏在转型时的挑战重重,但他已下决心同队员们一起成长,“只要把握项目规律,2022年还是大有可为的。”韩晓鹏说,“推广冰雪运动,我们这批冰雪人是有这个责任和义务的,我们各司其职,希望能在不同岗位上都作出贡献。”(本报记者 刘硕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