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北京冬奥会场馆将是这届冬奥会上的一大亮点,除了外观设计的美观大方实用外,其科技含量也相当可观。“冰丝带”国家速滑馆将成为全球第一个智慧型体育场馆,北京2008年奥运会场馆“水立方”则变成为“冰立方”,体现环保绿色、节俭办赛的理念。
“冰丝带”国家速度滑冰馆是冬奥会的新建场馆,屋顶为不规则的马鞍形,场馆将建设成国内最大跨度的单层索网屋顶体育馆,其索网结构更符合绿色办奥的要求,其用钢量仅为传统屋顶的1/4,建成后形成约2万平方米的无立柱空间,预计2019年底交付使用。“冰丝带”采取全冰面设计,面积1.4万平方米,等同于一个田径场大小,是目前亚洲最大冰面的速滑馆。通过冰面的分区控制,可以满足速度滑冰、短道速滑、花样滑冰、冰壶、冰球、班迪球6大类冰上运动项目的竞赛要求,冬奥会结束后,它将能满足3500人同时上冰的全民健身需求。
“冰丝带”最厉害之处是智慧型体育场馆,这一点体现在智通化观赛服务、智能化场馆管理、智慧化赛事组织三大方面。观众通过手机APP能实现无纸化入场检票、智能导引至停车位和场馆坐席、了解赛事特点解析和精彩片段回放。同时该场馆还设有智能化人脸识别安保门禁、智能消防控制、供配电控制等,此外,包括场地照明调节、温度湿度控制、物柜存取等也将实现智能化。
2022年北京冬奥会同时还将遵循节俭办赛的原则,充分利用2008年北京奥运会已建成的场馆,在这方面最典型的就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游泳和跳水比赛场馆“水立方”,届时将变成“冰立方”,它将举行冬奥会的冰壶比赛。“水立方”将为此建设一块可移动、可转换的冰场。“水立方”将利用空腔降温技术,让空腔夹层内的热空气向上流动并与室外空气循环,以此可有效降低空腔温度10℃,仅此一项每年可降低综合能耗120万千瓦时。应用“水蓄冷”方案,可以使用夜间较低电价制冷,存储在地下水箱内,白天再释放到场馆内,这一举措每年可减少夏季尖峰供电约30万千瓦时。
单板滑雪大跳台项目在2018年平昌冬奥会上,第一次成为冬奥会正式比赛项目。2017年9月,国际奥委会执委会会议审议通过了北京冬奥会单板大跳台首钢园区选址方案,滑雪大跳台将以首钢冷却塔为背景进行建设,其配套设施准备也和制氧厂等周边的建筑相结合进行统一设计,这一构想极具创意,不仅是节俭办赛理念的实践,同时也会融入很强的北京特色。与滑雪大跳台一同落户首钢的还有冬奥组委办公区,在冬奥组委办公区和大跳台之间,国家体育总局冬季中心改建他们的训练基地,包括冰球、冰壶、花样滑冰、短道速滑等,同时规划一些面向公众的大众体育项目场地,同时单板大跳台也被设计成敦煌的飞天形象。
延庆赛区将举办高山滑雪比赛和雪车、雪橇比赛,其中国家雪车雪橇中心选址处于山体南坡,结合赛道形状、自然地形等,工程技术人员研发出“地形气候保护系统”,有效保护赛道免于受到各种气候因素的影响,确保赛事高质量进行,同时最大限度地降低能源消耗。赛道遮阳系统会根据太阳入射角和即时温、湿度的变化,自动调节遮蔽方式,做到对赛道冰面的全面养护。
北京冬奥村贯穿了中国传统院落的空间格局,在景观中使用了“冰嬉图”。延庆分赛区的冬奥会建筑,采用了中国传统的坡屋顶形式,传承了当地的建筑文化和历史文脉,使冬奥建筑与当地环境相得益彰。延庆冬奥村采用了山地村落的分散式、半开放院落格局,自北向南顺地势而建,与周围山形水势“对话”,浓缩了中国传统文化神韵。
本报记者 孔宁 J0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