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家短道速滑队队员在训练课上。
新华社北京4月2日电 随着冬奥会进入“北京周期”,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场馆建设进展顺利,主要新建场馆已于2017年开工建设,现有场馆的改造工程将在今年陆续开工,而在场馆建设过程中也将按照申办阶段的预算金额进行严格控制。
北京冬奥会计划使用26个场馆,分布在北京、延庆、张家口3个赛区。为有效控制办奥成本,尽可能利用现有场馆改造,北京冬奥会将最大程度地利用2008年的“奥运遗产”。以北京赛区为例,13个场馆中有8个是利用2008年奥运会场馆。
据北京市重大项目办副主任丁建明介绍,北京赛区、延庆赛区5个已开工新建场馆项目建设正全面推进,11个场馆和配套项目今年将实现开工,2018年北京冬奥会场馆建设已经进入全面展开、加快提速阶段。
去年4月开工的国家速滑馆位于奥林匹克森林公园西侧,这座有着浪漫名字“冰丝带”的新建场馆建筑面积约8万平方米,能容纳观众12000人。目前,该场馆正抓紧进行地下结构施工,将于2020年达到测试赛要求。
值得一提的是,国家速滑馆采取了PPP模式(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建设,积极吸引社会资本、社会力量投身冬奥场馆建设和运营,指定北京市国有资产经营有限责任公司为国家速滑馆政府出资人代表,与通过竞争方式确定的社会资本共同组建业主单位,承担国家速滑馆的建设和运营,确保北京冬奥会赛后服务于冰雪运动开展和全民健身活动。
据北京国资公司副总裁、北京国家速滑馆公司董事长武晓南介绍,“冰丝带”从设计到施工、再到未来长期运营的提前考量,都努力实现申办阶段承诺的投资控制目标。与此同时,“冰丝带”未来将成为集“体育赛事、群众健身、文化休闲、展览展示、社会公益”五位一体的体育场馆,在目前的设计施工阶段,也要保证在实现功能的前提下提前考量相关功能,避免未来返工,从而减少浪费。
节俭办奥的理念贯彻冬奥筹办始终。北京冬奥组委规划建设部常务副部长刘玉民表示,北京冬奥会的场馆预算将按照申办阶段的预算金额进行严格控制,目前部分场馆的设计方案还在与国际单项体育组织、奥林匹克转播公司进行深入研究,因此北京冬奥会场馆的准确预算数额还不能确认。
据刘玉民介绍,北京冬奥会场馆赛后利用的设施和城市既定建设的基础设施,属于业主单位和城市政府的投资,与冬奥会投资无关。对北京而言,场馆的赛后运营是场馆选址、规划设计和建设过程中非常重要的因素,为了让所有场馆、特别是新建场馆赛后均能得到很好的可持续利用,场馆设计方案会兼顾业主单位赛后遗产使用要求,将部分赛后运营设施与冬奥会设施同步建成,如北京奥运村的部分公寓建筑、国家速滑馆西侧的部分地下车库等,该部分建设不直接服务冬奥会,相关投资不计入冬奥会总投资。
刘玉民还说,冬奥会的场馆运行和赛事组织将会依托城市的部分基础设施,包括高速铁路、机场、道路、市政设施等,这些设施均为城市发展的既定建设项目,由政府投资或社会投资,其预算也与冬奥会预算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