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网首页时政评论国际军事社会财经企业工会维权就业论坛博客理论人物网视图画体育汽车文化书画教育娱乐旅游绿色城建打工
 

中工体育

奥运

新增项 新变化 新机遇 中国军团需提前谋篇布局

2018-07-23 09:53:46 中国体育报

  国际奥委会7月18日在瑞士洛桑通过了2022年北京冬奥会项目设置方案。女子单人雪车、短道速滑混合团体接力、跳台滑雪混合团体、自由式滑雪大跳台(男子、女子)、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混合团体、单板滑雪障碍追逐混合团体7个小项将在2022年北京首次出现在冬奥会赛场,而金牌总数将增至109枚。

  这些新增的项目反映出国际奥委会一直致力于将奥运项目更加年轻化、性别更加平衡化,而新增的7个项目中有4个是团体项目,可见国际奥委会更重视团队协同作战能力。团体项目的增多也成为冬奥会性别平衡的重要一步,女性参赛配额的增多也是北京冬奥会新增项的又一亮点。

  北京冬奥组委官员杨占武在解读增项时表示,新增的7个小项对中国队来说是机遇,更是挑战。短道速滑和自由式滑雪项目上,我国有一定的基础和实力,有机会争取好成绩,所以短道速滑混合团体接力和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混合团体这两个项目的设立对中国来说无疑是利好消息。

  短道速滑是我国冬季运动的传统优势项目,从2002年盐湖城冬奥会到2014年索契冬奥会蝉联女子500米金牌,目前武大靖还保持着男子500米世界纪录,这些都反映出了我国在短道速滑短距离项目上的优势。原国际奥委会委员、前短道速滑运动员杨扬表示:“我国短道速滑男女实力平均,在世界第一集团军有一定的竞争力。”在2017-2018赛季国际滑联“上海超级杯”大奖赛短道速滑的比赛中就首次设置了混合团体接力项目。据了解,混合团体接力共滑行2000米,有两男两女4名队员组成,女队员滑前两棒,男队员滑后两棒。与女子3000米接力和男子5000米接力每人滑一圈半不同的是,混合团体接力要求队员在第一轮交接中滑行两圈半,第二轮交接滑行两圈,这对选手的体力和耐力都是新的考验。

  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混合团体项目来自于2014-2015赛季的世界杯中国鸟巢站,中国站也从此成为空中技巧世界杯中唯一设混合团体项目的一站,让中国观众见识了这一项目的魅力。此项目要求每队派男女共3名队员参赛。由于女运动员普遍在难度分和完成分上低于男运动员,因此混团项目多为2男1女参赛,但也有少部分参赛队伍配置为2女1男。

  在2022北京冬奥会新增的7个小项中,雪上项目占了5个。我国选手常馨月在2018平昌冬奥会上获得跳台滑雪个人标准台第20名,实现了中国跳台滑雪项目的历史性突破。但总体来说,我国冬季项目冰强雪弱的问题依旧存在。此次新增加的跳台滑雪混合团体项目考核的就是队伍的整体实力,女子标准台在2014年索契冬奥会上才成为正式比赛项目,虽然在2006年都灵冬奥会我国派出4名男选手参赛,但他们都不是通过积分赛而是依靠配额取得参赛资格,最好成绩只有第44名。而单板滑雪障碍追逐混合团体更是中国的弱项,并未获得平昌冬奥会参赛资格。

  新增加的单人项目——女子单人雪车是唯一一个针对女子项目增加的小项。作为一项具有“东道主优势”的项目,新增加的女子单人雪车项目对于中国队也算得上是个好消息。正在建设的国家雪车雪橇中心将在2020年完工并陆续投入测试使用,届时中国雪车队可以在家门口的赛道上训练,提前适应冬奥场地。虽然中国女子两人车在上赛季未取得平昌冬奥会入场券,但女队中涌现出了应清、怀明明等多个“种子选手”,她们在上赛季北美杯多次登上领奖台,至于她们是否会兼项或转项练习单人雪车,这还需要看本赛季雪车队聘请的新外籍主教练皮埃尔·鲁德斯的安排部署,下一步雪车队或会针对增项再进行跨界跨项选拔运动员加入,以应对增项带来的人员需要。

  另外一个新增加的单人项目——自由式滑雪大跳台男子项目也是唯一新增的男子比赛。据有关人士透露,目前中国尚未开展自由式滑雪大跳台项目,还需迎头赶上。

  由此可见,新增加的7个项目中,中国只有短道速滑混合接力和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混合团体占有优势。近年来,中国冬季很多项目跨界跨项选拔工作正如火如荼地展开,3年半的时间对中国冰雪项目来说,时间已非常紧迫,中国还需要提前布局,尽早为2022北京冬奥会作准备。

编辑:谷永光
 
 

相关阅读

 
 

高清图库

 

首发策划

热门排行

 

热点推荐

 

优势栏目

  • 优势栏目

    吉林省第十八届运动会职工组开赛

  • 优势栏目

    2018中国·青海高原国际攀岩大师赛落幕

  • 优势栏目

    “战车”熄火 回炉重造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本站地图 | 投稿邮箱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18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