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0登顶珠峰
在喜迎中国人首次登顶珠峰60周年之际,中国登山队选择的纪念方式让世人刮目——再次攀登珠峰,这是一种精神的传递,这是一种使命的承接。 -
中国女排超级联赛
2019-2020中国女排超级联赛于2019年11月2日至2020年1月21日举行。 -
2019东亚杯精彩瞬间
第8届东亚杯足球赛12月10日在韩国釜山开锣。东亚杯女足赛事17日晚在韩国釜山落下帷幕。中国女足一胜一平一负,因净胜球少于韩国获季军。
光明日报记者 王东
【北京冬奥会筹备工作巡礼】
2015年7月31日,北京获得2022年冬季奥运会的主办权,从而成为世界上首个“双奥之城”。在获得主办权之初,“可持续·向未来”就成为2022北京冬奥会的可持续性愿景,国际奥委会希望北京不仅为冬奥会的举办树立起新的标杆,更希望北京能“创造奥运会和地区可持续发展的新典范”。
在成功申办冬奥会五周年之际,作为主办地的北京、延庆和张家口的三个赛区的各项场馆建设工作也到了冲刺阶段。为此,本报记者日前随北京冬奥组委,实地探访了以上三个赛区,切身感受到以“可持续性”为标志性理念和任务,处处将“绿色办奥”落到实处的决心和努力。
今年5月,《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可持续性计划》(以下简称计划)发布,将北京冬奥会与北京市、河北省的赛区环境、区域发展和民生改善有机融合起来。据北京冬奥组委总体策划部可持续发展处处长刘新平介绍,由于天津市地理位置的特殊性,这项计划实际上也将天津市囊括进来,带动京津冀生态经济圈可持续发展的一体化,从而实现以冬奥会筹办为契机,为生态环境改善书写新方案,为区域和城市发展打造新模式,为人与社会进步创造新环境,也将为奥林匹克运动作出新贡献。
位于北京西郊的首钢,在实现了整体全部搬迁后,变作北京冬奥组委办公区;曾经的精煤车间,变作国家冬季运动训练中心;矗立在群明湖畔的原首钢冷却塔,将见证北京冬奥会滑雪大跳台比赛的精彩。
2008年北京奥运会时曾举办游泳比赛的国家游泳中心水立方通过建设可移动、可转换场地结构,把游泳池改建为冰壶比赛赛道;因为主办北京奥运会开闭幕式和田径、足球比赛而声名大震的鸟巢,举办了男篮比赛的五棵松、女排比赛的首都体育馆,以及举办体操赛事的国家体育馆等场馆也都升格为“双奥场馆”。
最大化利用现有场馆和设施是冬奥筹办工作中的一大亮点。在44个冬奥场馆和设施中,现有场馆和设施25个、临时场馆和设施6个(如颁奖广场等)、利用城市既定建设项目6个(如短道速滑训练馆、五棵松冰球训练馆等),以上共计37个,占总量的84%,其他结合本次冬奥筹办需要而建设的场馆和设施只有7个,占总数的16%。
国家游泳中心总经理杨奇勇说,通过冬奥会,场馆影响力提升,场馆设施得到完善,能耗也有所降低,新的业态会带来新的收入。而没有新的场馆,投资大大减少。
北京市重大项目建设指挥部办公室副主任丁建明表示,北京赛区场馆实现了冬季、夏季项目场地转换功能,竞技比赛和群众体育双轮驱动的运行模式。
北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西侧,北京冬奥会唯一新建冰上竞赛场馆国家速滑馆冰丝带已经崭露出迷人风采,与相邻的鸟巢、水立方相互映衬,共同组成北京这座世界上首座“双奥之城”的标志性建筑群。
在施工现场,沿着国家速滑馆外墙曲面,3360块玻璃拼接营造出灵动飘逸的22条丝带,犹如速滑运动员在冰上划过的痕迹,象征速度和激情,又代表北京冬奥会举办的2022年。这座场馆也因此有了一个浪漫的名字——冰丝带。
冰丝带里,有一个1.2万平方米、近似一个田径场大小的亚洲最大冰面。设计和建设者们则希望能在绿色、环保、可持续上为奥运会树立新标杆。
北京国家速滑馆经营有限责任公司常务副总经理宋家峰介绍,冰丝带的冰面非常有特色,“因为这是一个全冰面设计,一般速滑馆只有一个400米跑道(是冰面),而我们把整个场心也全部做成了冰面”。
据了解,国家速滑馆冰面采用分模块控制单元,可将冰面划分出若干区域,根据不同项目分区域、分标准制冰,平日可接待超过2000人同时开展速度滑冰、短道滑冰、花样滑冰、冰壶、冰球等所有冰上运动。
也就是说,冬奥会后,这里不只是速滑馆,还将成为冰雪运动全民健身中心。
北京冬奥组委总体策划部可持续发展处处长刘新平介绍说,为减少对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北京冬奥会在场馆规划、建设、运行和赛后利用全过程中,落实生态保护优先原则,最大程度利用现有场馆和设施,按照绿色建筑标准建设或改造场馆和设施,高标准保护赛区生态环境,促进人与自然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