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笑笑
本周,中国短跑名将苏炳添在京恢复了系统训练。在今年初的室内赛季中,这位广东小伙以爆发之势连战连捷,不仅三次刷新男子60米亚洲纪录,还在室内田径世锦赛上以6秒42的佳绩获得银牌,成为首位登上世界大赛领奖台的中国短跑选手。展望室外赛季,苏炳添充满信心,他希望在百米跑道上突破9秒99的个人最好成绩。
苏炳添为何接连爆发?昨天,他在训练场边向本报记者详解了个中缘由。苏炳添说,自己冬训时在外教亨廷顿的点拨下,对几个技术环节进行了适当调整,“找到了正确的‘点’,然后努力做好该做的事,成绩自然会进步。”
调整技术细节是关键
苏炳添表示,赛季初成绩“节节高”主要是由于冬训时对技术细节进行了调整。他说:“开启新赛季时,目标是突破6秒50大关,没想到这些改变会令成绩进步这么多。”
苏炳添所说的技术调整包括:调整起跑角度,有利于起跑后身体打开;起跑后,强化前15步蹬地力量;摆臂时手臂打开角度更大,带动整个身体重心前冲。
去年10月,苏炳添在家乡举行了婚礼。11月底,他回到北京开始冬训,但最初的一个多月是以伤病恢复和身体训练为主。今年1月上旬,苏炳添才开始进行速度训练,“训练时间比较短,出发前就练了两堂速度课,所以不知道能达到什么速度。”随着比赛一场接一场进行,苏炳添也渐入佳境,“看来力量、爆发力等方面能力都在冬训中加强了不少,到比赛中才表现出来。”
而在时间不长的专项训练中,最关键的环节就是技术调整。对于一位从事专业训练十余年、已经形成牢固“肌肉记忆”的运动员来说,哪怕是细微改变,也会带来巨大“痛苦”。起初,苏炳添跑着跑着就会“原形毕露”,但太过在意动作又会影响节奏,只能通过放松跑、大步跑等节奏较慢的训练方式慢慢养成新习惯。功夫不负苦心人,经过潜心打磨,技术调整收到了奇效。
其实,这已是苏炳添第二次改技术了。2014年他曾经历重大技术调整,改变了起跑腿。那段时间,苏炳添躺在床上时都会突然抬抬腿,想着哪条腿应该先发力。“我是一个稳中求变的人,达到一定水平后,必须要改变才能继续进步。”苏炳添说。而为他提出技术调整建议的美国教练亨廷顿则说,苏炳添是运动员的榜样,“他的训练态度是中国田径运动员中少有的,根本不需要教练去鞭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