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男排引进第3名外援打破了京沪两队的均势,也引发了有关外援政策的讨论——
北京男排没问题,规则需改进
“一个金软景不足以帮助上海女排夺冠,但一个库比亚克或许可以帮助北京男排夺冠。”一位球迷在男排总决赛第2场比赛后如此评论。
北京时间4月5日,2017~2018赛季中国男排超级联赛总决赛第2场在光彩体育馆举行,北京队引进的第3名外援、2016年欧锦赛最佳球员库比亚克在第3局登场亮相。在有限的时间里,波兰球星库比亚克发球、扣球俱佳,得到8分,帮助北京男排以3比0击败上海男排,将大比分扳成1比1平。
首场比赛,库比亚克就用高超的球技征服了北京球迷,也为总决赛上演的京沪大战第3季带来了不一样的味道。
事实上,库比亚克登场也经历了一番波折。据记者了解,北京男排在联赛后半程已经启动了引进第3名外援的程序。由于欧洲联赛仍在进行中,高水平外援分身乏术,北京男排最终将目标锁定在了已经结束的日本排球联赛,而库比亚克就是球队心仪的球员。
“打球很凶悍,进攻非常有技巧,比赛气质好,决赛经历也很丰富。”库比亚克的4大优点让北京男排主教练李牧赞不绝口。然而,在4月1日总决赛开打前,李牧却告诉记者,库比亚克暂时还无法上场,原因是尚未从中国排协得到工作签证。
按照中国排协的规定,外援转会必须要履行国际排联有关转会程序并依法办理工作签证。此前,北京男排在引进外援时都是同时推进国际转会和工作签证办理,而这一次“中国排协要求我们必须要先办理好工作签证再办理国际转会手续,但时间已经来不及了”。就这样,库比亚克成了京沪大战第一场比赛的旁观者。
北京男排质疑中国排协在外援转会上标准不统一之际,上海男排则对北京男排引进第3名外援表达不满。“我并不理解现在为何还能引入外援。”上海男排主教练沈琼对媒体公开表达了自己的疑惑。
记者查阅了中国排球超级联赛本赛季的外援引进规则——“报名参加中国排球超级联赛的俱乐部转入境外运动员不限人数,获得上届男排联赛第1名~第6名的俱乐部允许有两名境外运动员同时上场比赛,获得第7名以后的俱乐部允许有3名境外运动员同时上场比赛。”
根据规则,上赛季联赛亚军北京男排可以引进第3名外援,但只允许两名外援同时上场比赛。本赛季开打前,北京男排引进了两名高水平外援——法国籍外援蒂略、加拿大籍外援佩林。之所以引进第3名外援,李牧说因为佩林有腰伤,“我们希望引进第3名外援帮助球队”。
虽然北京男排引进了第3名外援确实在规则之内,但打破了京沪两队的实力对比,以及两队外援人数对等的现状也是不争的事实。
对此,从事排球研究的北京体育大学教授古松告诉《工人日报》记者:“从规则上讲,北京男排没有问题。规则没有明确规定不允许引进第3名外援,北京队利用规则提升实力的做法无可厚非。这件事之所以引起争议,问题的症结在于规则本身。如果在制定规则的时候,能够更加细化,就不会出现这样的问题。”
自男排联赛引进外援以来,这还是首次因外援人数差异而引起争议。其实,受限于项目特点,排球联赛的影响力一直较弱。为了增加联赛的观赏性,中国排协一直鼓励球队引进外援。
2012~2013赛季,北京队成了男排联赛中首支引进外援的球队,一跃成为联赛中数一数二的队伍,并连续获得两次联赛冠军。此后,上海队、四川队等男排球队也都引进了外援。但整体而言,引进外援的球队毕竟有限,中国排协在外援政策方面的规定也相对简单。
“这些年,中国排协一直试图将排球联赛打造成有影响力的联赛,引进外援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球市,但我们在外援政策方面并没有形成一个长期的细化的规则。”古松分析道。例如,北京男排的3名外援可以在一场比赛中轮番上场,只要遵守两名外援同时在场的规则就行。
同样,另一个原因也不容忽视。不同于中国女排,中国男排与世界高水平男排的水平相差较大,国内一直缺乏高水平运动员。而库比亚克是波兰国家队队长、世锦赛冠军,他一个人就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京沪两队之间的实力对比。这也是上海队觉得吃亏的原因。
当然,引进外援也有弊病。外援的到来在一定程度上压缩了本土球员的上场时间,不利于培养中国球员。中国男排的目标是打进奥运会,而为国家队输送人才的还是联赛。本土球员得不到锻炼,这显然不利于提升中国男排的成绩。
中超与CBA也存在这样的问题。事实上,中超与CBA联赛的外援政策也经历了从粗放到细化、从鼓励到限制的过程。2012赛季,为了帮助恒大征战亚冠,中国足协出台了亚冠球队可以注册7名外援的政策。近两个赛季,外援注册人数压缩到了4人次,上场为3人次,且必须与U23球员的上场人次一样。
“从长远来看,中国排协需要在外援政策,以及内援转会政策上有一个长期的细化的规则,形成一个固定的模式,不能一年一个变化。这样能让俱乐部提前准备,也才不会让‘老实人’感觉吃了亏。”古松说。
(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袁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