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网首页时政评论国际军事社会财经企业工会维权就业论坛博客理论人物网视图画体育汽车文化书画教育娱乐旅游绿色城建打工
 

中工体育

综合

马拉松赛事要多更要“精”

2018-04-24 04:03:18 人民日报海外版

  4月21日,2018西安城墙国际马拉松赛在西安明城墙永宁门鸣枪开跑。张博文摄(新华社发)

  举办马拉松不是为了盲目追求赛事数量的增长,最重要的还是满足百姓对强健身体的向往

 

  从4月开始,中国各地的马拉松赛事迎来一个“小高潮”。其中在4月15日,有近50场马拉松比赛同日开赛,超过26万人在这一天共同奔跑。有网友调侃,冬天一过,马拉松就“热”起来,催着跑友“返工上班”,比赛多得选手都不够用了。

  马拉松赛事这几年迎来井喷。借着全民健身的东风,中国马拉松比赛从几年前的每年举办不到30场,迅速发展到如今的每年1100余场、参赛人次近500万的规模,从相对小众的体育项目迅速变成大众喜爱的时尚运动。

  “上海马拉松”“北京马拉松”“西安城墙马拉松” ……马拉松赛事不仅丰富了民众的文体生活,也有效拉动了区域消费,其所折射出来的发展空间非常可观。马拉松赛事的种种好处,引起许多城市的关注和重视,各地政府纷纷投入资金和政策支持,通过举办马拉松赛事,提升城市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在此过程中,一些马拉松比赛已经成为颇具影响力的品牌赛事,赚取了旅游等诸多附加红利。

  然而,比赛多不意味着“精”,更不意味着“强”。赛事数量的井喷,也给马拉松运动的发展带来一些困境与尴尬。时下,有的热门马拉松赛事一票难求,一些新办赛事却少有人问津;各地的比赛趋于同质化,难以把比赛和城市特点有机结合,吸引不了跑友的兴趣。同时,与国际知名的马拉松赛事相比,国内的马拉松比赛在赛事服务等方面也有很大的提升空间,组织混乱、补给不力等情况时有发生。

  国内外成功的马拉松赛事,都是经过多年的发展、打磨、改进,才逐步获得跑友的认可。对中国而言,打造兼具健身趣味与服务品质的马拉松赛事,尤其要在“深”与“细”上下功夫。要严格把好赛事审批、管理资质的入口关,多做品质的加法,避免市场“大而不强”。毕竟,举办马拉松不是为了盲目追求赛事数量的增长,最重要的还是满足百姓对强健身体的向往。这一初心,无论何时都不能丢。(汪灵犀)

编辑:肖天
 
 

相关阅读

 
 

高清图库

 

首发策划

热门排行

 

热点推荐

 

优势栏目

  • 优势栏目

    本土教练该得到应有的尊重

  • 优势栏目

    许周政连创佳绩 男子接力添生力军

  • 优势栏目

    CBA“静候”新科总冠军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本站地图 | 投稿邮箱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18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