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远去,雪场歇业。因为北京冬奥会的筹办任务和国家对冰雪发展的政策推动,冰雪领域淡季不淡,有关冰雪的各项活动依然此起彼伏,冰雪主题的各种展会次第拉开序幕,具有官方背景的北京冬博会是其中最具标杆潜力的冰雪专业展会。作为展示装备产品、汇聚行业信息、进行商贸洽谈的平台,展会已经成为行业经济发展非常重要的助推器。伴随冰雪成为近期焦点,冰雪展会经济正在形成,成为冰雪发展的重要成果和受益者。
承担使命 服务北京冬奥
对于一个冬季运动不普及、冰雪类产品单一、冰雪产业羸弱的国家,冰雪类展会的催生与快速发展离不开获得冬奥会举办权这个催化剂。冬奥会2022年在北京举办,打破了冰雪产业发展以冰雪运动水平为基础的经济规律,将与竞技运动、群众普及的开展同步得到推动。从2015年底开始,与冰雪有关的各种规划、通知以及配套方案层出不穷,冰雪场地设施、冰雪赛事活动、冰雪机构公司,冰雪业态种类均呈快速上涨趋势。正是在这样的特殊背景下,中国的冰雪展会业获得了巨大的发展契机。ISPO亚洲户外用品博览会、北京冬博会、中国国际冬季运动场馆建设暨设备设施展览会、中国国际冰雪产业大会、中国国际冰雪旅游产业博览会……冰雪主题或与冰雪搭边跨界,将是如今及未来4年展览会的主要类别。
展会经济源起于市场需要,目标是服务市场。由于冰雪发展强烈的政府推动背景,龙头性展会绕不开服务北京冬奥会的任务。北京冬奥组委连续三年亮相冬博会,宣传冬奥会筹办工作进展、赛区分布和场馆规划、冬奥会、冬残奥会运动项目和竞赛知识。主办方国际数据集团亚洲区总裁徐洲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冬博会定位是推动中国冬季体育运动及冰雪产业发展为宗旨,另一个重要的使命就是助力2022北京冬奥会的筹备,这是一个非常艰巨又光荣的任务,从展会位置、面积等各方面全力保证冬奥组委宣传推广。
立足高点 打造国际盛会
虽然冰雪运动及冰雪产业起步晚、水平低,借助北京冬奥会的政策红利,冰雪主题展会却如雨后春笋应运而生,其中不乏具有国际背景或国际视野,例如由慕尼黑会展公司打造的ISPO亚洲户外用品博览会,本身具有国际血统,拥有众多国际户外领域包括冰雪领域资源,具有良好业缘关系;北京冬博会虽然起步晚,但因其北京市政府的官方背景,筹办时就得到了国际奥委会、冬季奥运项目七个国际冬季运动单项体育组织以及欧美冰雪强国和国内业界的积极参与。北京冬博会立足于国际化程度高、权威性强、群众参与度高的冰雪产业盛会,经过两年的努力,已逐步成为北京冬季运动产业会展的一个新品牌。据徐洲透露,从展览的面积、吸引观众总数,以及专业人士的构成和数量上来讲,冬博会已经是世界上最大的冰雪产业专业博览会。
2018年要突出国际化,除继续沿用主宾国概念之外,会有更多的国家组团参展,从规模到内容设置,从冰雪强国到“一带一路”沿线上的冰雪特色国家,国际化的程度和水平将有较大提升。北京奥促会会长付晓辉表示,进入北京周期,全世界更加聚焦北京,主办方将借助冬博会这个平台,加强与世界体育组织和相关机构的沟通,为北京国际体育中心城市建设以及为2020年、2022年两届奥运会创造好的国际环境。
服务延伸
拓展全天候展会
从会场内延伸到会场外,从展会期间贯穿到全年,这是越来越多的展会预期的目标。综观近年来的展会,主办方无不在试图做更多产业上的突破。致力于打造体育产业分类平台的斯迈夫,放言要赋能合作伙伴打造体育产业细分市场的“独角兽”,开始构建线上线下密切结合的新会展模式,推出线上网络移动平台和线下斯迈夫双平台,力求提高体育会展业发展的整体效率。
北京冬博会不仅帮助参展商在展会期间实现签约,在展会之后,继续帮助参展商牵线搭桥,招商引资,例如帮助张家口冰雪产业园区引进超过15家世界知名的冰雪装备、品牌和冰雪相关的科技品牌。园区面积超过150亩,一期产值将达到10个亿,带动周边的产值达到50个亿。据悉,2018年的重要工作之一是通过搭建平台,促进冰雪+旅游、冰雪+文化、冰雪+教育、冰雪+科技等行业的融合,推动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打破会展行业单一的、短期的线下展览模式,使会展全年度常态化的进行,让交易和展览不局限于每年一届的大会,保持整个体育行业能高频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