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何 鑫 袁玮骏
在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布的第三批国家工业遗产认定名单中,官田兵工厂旧址赫然在列。官田兵工厂坐落于江西省兴国县兴莲乡官田村,是我党我军建立的第一个兵工厂。随着历史档案的逐渐解封,那段可歌可泣的故事也逐渐清晰。
上图:官田兵工厂旧址。
资料照片
1931年9月,红军以少胜多,取得了第三次“反围剿”的胜利,红军和地方武装发展快速,使得红军对枪支弹药的需求更加急切。如何解决缺枪少弹的现状?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决定:在原有修械所和修械处的基础上,组建一个规模较大的兵工厂,担负日益繁重的修械和弹药生产任务。
为此,朱德总司令亲自为兵工厂选址。经他考察发现,官田村房屋依山傍水而建,后山突兀,便于防空,是建设兵工厂的好地方。就这样,官田兵工厂在此诞生。
建立之初,兵工厂只有枪炮科和弹药科,技术力量极为薄弱,干部和工人仅300余人,厂房和设备十分简陋,只有200多把锉刀、100多把老虎钳、4座打铁炉,大部分制造工序需要工人用锉刀和凿子手工完成。在这样的条件下,老一辈军工人开始自力更生、艰苦创业。
1932年4月,红军攻克国民党钟绍奎军的巢穴岩前,缴获了敌人兵工厂和造币厂的机器设备,参与运输的战士们心里明白这批设备对兵工厂的重要性,他们向指挥员立下军令状,誓死保护设备安全。
为了躲避敌机侦察,他们昼伏夜出,选择山高林密、崎岖不平的山间小路,采用“肩扛马拉”的方式,历经千辛万苦,才将这批来之不易的设备安全运回官田。
随后,工厂发起了“多造枪支弹药消灭敌人”的号召,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劳动竞赛。工人们热情高涨、干劲十足。火闭车间工人朱志听创造了日产火闭600个的纪录。在他的影响下,火闭车间的定额提高到每天400个。
在大家齐心协力下,官田兵工厂逐渐发展壮大,从初建时2个部门发展到后来7个部门,从原来300多人发展到上千人,从最初只能修理步枪、机枪和迫击炮发展到能手工试制步枪和造出完全合格的枪弹。建厂2年多时间,官田兵工厂共修理步枪4万多支、迫击炮100多门、山炮2门、机枪2000多挺,制造子弹40多万发、手榴弹6万多枚、地雷5000多个。
1933年,兵工厂接到上级命令搬迁至瑞金。当时,红军正准备进行战略转移,兵工厂开足马力,加快生产。第二年10月,红军开始北上长征,除留下100多人坚持打游击外,其余工人分批跟随队伍进行长征。
如今,官田兵工厂已经退出了历史舞台,但它并未消逝在历史的浩瀚烟尘里。官田兵工厂旧址被认定为国家工业遗产,成为全国红色教育示范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