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明白为谁打仗
张富清出生在陕西省洋县一个贫苦农民家庭。父亲早逝,大哥夭折,母亲带着他们兄妹3人艰难度日。因为生活困难,张富清长到21岁时还很瘦小。
1945年,家里唯一的壮劳力二哥被国民党抓走当壮丁,打长工的张富清用自己换回二哥。因为羸弱,他被关押近两年,后被迫加入国民党军队当杂役,目睹其种种劣行。
1948年3月,瓦子街战役中,被“解放”的他没有选择回家,而是主动要求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成为西北野战军第2纵队359旅718团2营6连一名战士。
换上新军装,一个崭新的世界,在他面前徐徐展开。
国民党官兵又抢又赌,团长一夜能赌输全团的军饷。而解放军“很仁义、很规矩”,从不拿老百姓东西,借什么一定归还,损坏了赔新的;如果老百姓不愿意借,决不勉强……
张富清从小就听说过共产党、向往过共产党。亲眼看到的一个个细节,让他震撼:竟然和传说中的一模一样!
“让老百姓耕者有其田、过上好日子,这就是我盼的!”两支迥然不同的军队对比强烈,让“解放战士”张富清下定决心:“我要为穷苦人去打仗!”
“一加入解放军,我就没怕过死。”入伍后,正赶上西北野战军军事政治整训,时间不长,瘦小的张富清精神面貌大变。
勇气与意志,源自真枪真刀的磨炼。他发现,连队每次执行任务,共产党员敢冲锋、敢硬拼,不犹豫、不躲闪——他真心钦佩这些“老同志”。
壶梯山一役,是张富清走向英雄之路的“成人礼”。
1948年7月,胡宗南三大主力之一、整编第36师向北攻击,进至陕西澄城以北冯原镇、壶梯山地区后,因发现我军设伏,迅即就地构筑工事,转入防御。
位于冯原镇的壶梯山,长约7公里,地形险要,守军敌第28旅第82团构筑了一个个暗堡,企图成为“啃不烂”的骨头。
第2纵队啃的正是这块骨头。暗堡前,战友一个个倒下。“我去炸掉它!”张富清报名参加突击组。
壶梯山暗堡的模样,他至今记得:高约1米,地面以下挖得深,敌人从射击孔中疯狂扫射,死死封锁住我军进攻线路。
“解决这样的暗堡,在上面扔手榴弹不行,必须从侧面接近,从射击孔塞手榴弹进去。”在火力掩护下,伴着“嗤嗤”的子弹声,张富清时而匍匐,时而跃进,迂回往前冲。
靠近后,他拉开手榴弹引线,朝喷着火舌的暗堡射击孔塞进去。“轰”的一声,机枪顿时哑了,战友们起身冲上来。
那天是8月8日。张富清的右手臂和胸部被燃烧弹烧伤,至今仍留有一片片褐色疤痕。而他却称之为“轻伤”。
“当时,您真的不怕?”
“真的不怕。只想着炸掉它,没感到怕。”张富清回忆说。
“你越不怕死,说不定真死不了;要是畏畏缩缩,敌人就会把你打死。”这是他悟出的辩证法。战场上,信念是信仰者的冲锋号,勇敢是无畏者的护身符。
当日16时,我军向壶梯山发起总攻,全歼敌第28旅第82团,致使整编第36师防御支撑点坍塌,全师动摇。一怒之下,胡宗南将其师长革职留任,旅长、团长撤职关押。
此役至关重要。张富清当时并不知道,高度关注战况的彭德怀,竟顺着电话线,找到第2纵队司令员兼政委王震的指挥所,抵近观察。
我军乘胜追击,一举收复韩城、澄城、合阳。澄合战役宣告胜利,党中央致电祝贺。
张富清荣立一等功。他获得的军功章,简单粗糙,却弥足珍贵。他仔细包好,装进背包。
入伍后仅4个月,作战勇猛的张富清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入党介绍人是连长李文才、指导员肖友恩——70多年来,这两个名字,深深刻在他的脑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