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文璐 李梦奇 邹珺宇
“一弹未发”就被宣布“全军覆没”——一场应急拉动后,新疆军区某团作战支援营的“败北”经历引人深思。
“‘敌’正在营区南侧山脚一线向我实施炮火攻击……”接到上级通报,营长向啸田迅速集结部队,按照预案紧张有序机动至疏散地域。
很快,“敌炮火解除”,向啸田松了一口气。可电台里却传来导调组通知:“你营在机动过程中人员装备损伤过半,首战被判‘不合格’。”
“我完全按照应急预案安全机动至疏散地域,凭啥被判‘不合格’?”本以为稳操胜券的向啸田立即提出质疑,没想到换来导调组成员反问:“真的是‘安全’疏散吗?”
原来,导调组有意临机调整了“敌”炮火方向,让预案里“安全路线”上的树林、壕沟等掩蔽物全部失效,而指挥员忽略了这一变化,作战支援营官兵在“敌”炮火下“大摇大摆”经过……
复盘检讨时,他们才知道,为了检验指挥员理解上级意图、分析判断情况能力和现场临机决断水平,此次演练导调组设置了不少“小惊喜”,而因此栽了跟头的连队不在少数:勤务保障营车队行进时接到通知“前方桥梁被毁”,因为没有编配伴随保障的工程兵只得绕路前进,耽误近20分钟;武装侦察连在机动过程中遭遇“敌机过顶”,不想预案中的无人机变成了轰炸机,就地伪装、防敌侦察等预案措施成了“自投罗网”,没有寻找掩体的官兵当场“阵亡”……“预案只是概略想定,不能包打天下,应因时随事而变。如果什么都按预案走,还要指挥员干啥?”团参谋长王克明的话让现场很多人觉得汗颜。
吃个“败仗”,捡个明白。演练结束后,该团官兵就“训练与实战的距离到底有多远”展开讨论,并针对应急出动全流程逐课目、逐环节举一反三,集思广益,共梳理出10余条在训练中被忽视的问题,制订相应整改措施。“只有脑子多琢磨实战,才能跟得上战场的瞬息万变。”讨论过程中,向啸田感慨,“一说到应急出动,脑子第一反应就是反复演练的‘预定路线’,但实战不会按着预案走,预案的‘安全路线’不一定真的安全,更不一定是‘最佳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