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学习时政看点工事全总工会评论权益视频财经企业就业民生国际军事理论汽车健康人物书画摄影旅行文化公益教育娱乐体育

中工军事

军民

老兵不老,还是那个少年

2020-09-28 08:13:28 来源:中国军网-解放军报

  老兵不老,还是那个少年

  ■解放军报特约记者 张容瑢

  山顶的雾散了,太阳照射在雷火地山观通站小小的营院里,明澈而温暖。

  这是东南沿海最舒适的季节,无风浪无寒潮,暑热渐退,也不会太潮湿。清透的空气,湛蓝的海天,灿烂的阳光,四下里一片静谧。

  要是能一辈子守在这里,孙强也是心甘情愿的。小站不大,在地图上甚至难觅踪迹。就是这么一个寻常的地方,他在情感上难以割舍、难说再见。

  这里是老兵守了30年的地方,它和家真的毫无分别。

  站是家,是休假期间也会午夜梦回的第二故乡;站是家,是鬓发染霜仍愿捧出全部真心给予的地方;站是家,是压弯了脊背也要用力挺起的地方。

  就像一位即将离家的游子,自从东部战区某观通站一级军士长孙强得知自己即将退休的消息后,他的世界就变了模样,时而阴郁,时而感伤。

  往事并非浮光掠影。每次翻看相册中那个帅气的年轻人,老兵的眼前都会重现一段段似水年华。老兵不老,还是那个少年。时光不老,老兵正青春。

  ——编 者

  年轻时的孙强

  离家

  其实站和家离得不算太远

  孙强离开山东老家时,只带着几件简单的行李,身上佩戴着大红花。在父母兄妹的目送中,他坐上绿皮火车出发了。

  父亲从前当过炮兵,在孙强收到入伍通知书当天,他激动地喝了大半斤白酒。是夜,老兵告诉儿子一句话:“到了部队别怕吃苦。”

  孙强把这话记在了心上。当时父子俩都没想到,孙强在部队一待就是30年。

  新兵培训,孙强学的是雷达专业,授课教员告诉他,学雷达的很有可能上高山、守海岛。

  尽管早就做好了吃苦的准备,但下连那天,盘旋的山路还是把他颠得够呛。和其他2名新兵一起,他们都是晃悠着到了站里。

  炊事班为他们准备了一大盆热气腾腾的西红柿鸡蛋面。吃完饭,班长往他们每人手里塞一个水桶说:“走,打水去。”

  打水的地方是营区内一口山泉水井。班长特意叮嘱:“一人打一桶,先提水到厨房把储水桶加满水,剩下的才用来洗碗。”

  与孙强一起到站的新兵,有一个是城市娃。洗完碗,他一屁股坐在石头上哭了。孙强看了看营区四周,想安慰几句,却终究还是没有说出什么。

  他本想说:“习惯就好了。”可想想自己今后也还是个“未知数”,的确没啥资格去安慰别人。

  孙强是家中老大,从小上山砍柴、种地、喂猪啥都干过。再加上当兵前老兵父亲的提醒,在3个新兵里,他是适应得最快的。

  那时候站里只有一辆运输物资的卡车,还时常出毛病。

  车要是坏了,大伙儿就得下山抬物资。年轻的孙强仿佛有使不完的劲,每次肩挑手扛都跑得最快。一个人扛50斤大米,从山下背到山上,都不大喘气。

  生活虽然清苦,但孙强喜欢这里。

  “站里的人特别亲。”他说,不管是战士还是干部,大家都没架子。就算是站领导出差,也是自己走路下山到最近的公交车站。

  在站里,大家有着共同的心愿和使命:守好眼前这片海。

  孙强喜欢这种感觉,喜欢这种所有战友为了同一个目标聚集在一起奋斗的感觉。

  到站第3年,山上下了一场大雪。那次的雪,也是孙强入伍30年来在站里见过最大的一场雪。

  一觉醒来,孙强看到窗外白茫茫一片,连忙拿起铲子出门铲雪。

  南方兵几乎没见过这么大的雪,只顾着看雪景。后来雪越下越厚,再不铲路就要被封死了,大家才真正动起手来,你一锹我一铲,好不热闹。

  铲雪间隙,孙强抬头擦了擦脸上的汗水。

  眼前的银装素裹,就像小时候老家的雪景,他又回头望了望身边几个第一次见到雪的战友。大家欣喜的表情,让孙强心里觉得温馨而满足。

  孙强想,其实这里离家也没有那么远。

  一身戎装的孙强凝望大海。

  成家

  海水再咸山风再烈,家也是最安稳的港

  入伍第5年,孙强有了小家。

  孙强和爱人王序丽的相识并没有多么浪漫。两人的爱情,和那个年代大多数军人爱情一样,平淡而坚韧。

  他们第一次见面是在家乡小镇。孙强休假回家,经亲戚介绍认识。

  两人相约在河边公园。林间小路上,他们一边走一边聊。孙强一身笔挺军装,吸引了王序丽。说来也是缘分,那天王序丽受了些风寒,孙强的包里偏偏就有一包感冒药。

  简陋的路边小吃店,孙强细心地把一杯热水用两个杯子来回倒成了一杯温水。药片送到嘴里,那杯水不热不凉。王序丽心想:“这个人,踏实。”

  一年多漫长的书信来往,不善表达的孙强,很少说出动人的话。在王序丽记忆里,木讷的孙强说过最“燃情”的一句话是:“相伴一辈子。”

  拿出纸和笔,王序丽在回信中说:“我愿意。”

  如果牵手是一种承诺,那相伴则是彼此心照不宣的选择。

  盛夏,山东菏泽小镇上,那场婚宴酒席办得简单、热闹。婚礼结束,孙强就带着王序丽踏上南下的火车。

  听说新娘子要来站里,站长邵鹏特地安排站里唯一的卡车下山去接。

  战友们还提前帮他们两口子打扫了来队家属房、晒了被子。没想,被子夜里返潮,王序丽这个北方姑娘一晚上没睡好。

  第二天,有位孙阿姨专门挑了一扁担鲜菜上山,说要来看新娘子。

  阿姨本名“孙芬年”,是一位爱国拥军模范,更是这座站里所有人的“兵妈妈”。

  雷火地山是当地方圆百里最高峰,交通不便,加之站里常年担负训练、战备任务,官兵下山成了难题,山下乡亲们主动承担起为观通站送菜的任务。后来,随着农村生产经营方式转变,“工分”报酬不复存在,可孙阿姨热情不减,依然坚持为站里官兵送菜。

  偶尔,孙阿姨还主动帮年轻战士缝补衣物。孙强的那床军被,就是孙阿姨帮着拆洗缝好的。

  一天,说好了上山的孙阿姨没来。孙强觉得不对劲,连忙带人下山去寻,结果在半路遇到一瘸一拐的她。

  原来,前一天下雨,泥土路湿滑,孙阿姨一早上山送菜,不小心跌下半山腰,一筐菜滚落山坡。她顾不上自己的伤势,转身去捡菜……

  孙强和战友二话不说,轮流把孙阿姨背上山,又让军医帮忙处理伤情。隔天,说好了不用送菜的孙阿姨,又背着菜上了山。见到孙强,她笑了:“让我闲着,还不如让我上山呢。我早已把山上当成了自己的家。”

  “家是最温暖的港。”孙强明白,家是海风再咸、山风再烈,也听不得别人说半字不好的地方。

  其实和孙阿姨想法一样,孙强总觉得,站就是自己的家,战友们都是自家亲人。

  与年轻时的自己“对视”。

  守家

  站是家,守家、踏实干工作比啥都重要

  守好家,是情怀也是能力。孙强常说,“守”不单体现在言语上,更体现在行动上。

  这些年,孙强多次荣立三等功,2次获评优秀共产党员。站里的战友说,孙班长完全配得上更多的荣誉,可他总把机会让给别人。孙强说:“踏实干工作比啥都重要,名啊利啊都不如一个‘干’字来得实在。”

  与平日里谦虚的为人形成鲜明对比,战位上的孙强机敏警觉。作为雷达操作员,任何蛛丝马迹都难逃他的法眼。

  历任站领导几乎都曾说过这样一句话:“有孙强在,大伙就放心一半。”

  有一年,一艘外国舰艇从公海向我海军军舰发出求助信号,外舰一名伤员伤势较重,不及时送医随时会有生命危险。

  我海军军舰立刻与孙强所在的观通站协同定位。当时海面情况复杂,海上渔船众多,回波极易发生混淆。

  那天,孙强刚休假归队,衣服都没换就直奔战位。

  战位上,孙强双眼紧盯着雷达屏幕,认真分析回波,嘴里不时默念,不出片刻:“是这条!”

  时任分队长于涛赶忙询问:“敢不敢确定?”

  “绝对没错,建议立即上报!”孙强的声音沉稳有力。

  彼时,我方舰艇通过孙强提供的位置顺利发现目标,成功完成“火线救援”。第二天,上级指挥中心发来表扬电。

  还有一年,台风“灿鸿”裹挟着狂风暴雨横扫而至,最大风力达到14级。

  受台风袭扰,营区内发生山体塌方,前往战位的路被山石堵死。

  孙强二话不说,带着大家抄起家伙赶去救援。七八级大风吹得人站都站不稳,瓢泼大雨重重打在身上。虽然穿着雨衣,可他的眼前还是一片模糊。

  不过,这些都没能让孙强退后半步。他心里想的是,自己这个老兵怎么做,年轻战友就会跟着怎么做。

  咬着牙,双腿像扎了根一般,孙强脸上的雨水不停地往下流。2个多小时后,他和战友靠着最原始的挖掘工具,硬生生把通往战位的路打通了!

  战位就是观通兵的战场。通往战场的路,纵使千难万阻,也必须要打通。

  站是家,守家,就得把家人照顾好。

  孙强带兵很有办法,他一直坚信:“没有带不好的兵。”

  以前有个“刺头兵”,谁的话都不听。年少叛逆,小伙子刚来的时候总是喜欢和班长对着干。一次打扫卫生,他把拖把放到水池冲洗,这可是大伙辛辛苦苦打回来准备做饭、洗菜用的水……

  当时,所有人都气得火冒三丈。在场的一位班长正准备要严厉批评他,孙强却拦在了前面,轻声说:“交给我吧。”

  从那天起,从工作到生活,孙强都事无巨细地教导这个“刺头兵”,并且从不对他“另眼相看”。

  孙强告诉这位战士:“你观察别人的时候,别人也在观察你。”

  最终,孙强赢得了这位年轻战士的尊重,用耐心和真情改变了他对坚守的理解。

  后来这个“刺头兵”在部队当了班长,做了骨干,一直干到了四级军士长。临走那天,他抱着孙强,泣不成声。

  这么多年,像这样的兵,孙强带了一个又一个。他是站里最老的老兵,看着“家人”成长进步,他这个当大哥的,发自内心地高兴。

  告别雷达。

  回家

  当爱家爱站成为一种习惯

  再有2个月,孙强就要退休了。

  爱人说,等着你。父母说,回来就好。儿子说,别太辛苦。

  只有孙强自己知道,尽管岁月不饶人,他心里的那个自己还是年少时的模样。

  现在的孙强,有些轻微的“高低肩”,背也不复当年挺拔,黝黑的脸颊刻满岁月沧桑,花白的头发染满霜华。

  若不是看到他亲手拿出相册,很多人单看照片,根本无法相信这是同一个人。

  拍合影照时,孙强努力挺起腰,给大家拍照的队长岳鹏飞鼻子一酸。大伙儿知道,孙强30年来把站捧在心上,把站里的大事小事扛在肩上,却也落下一身毛病。

  谈起退休回家后的打算,孙强说:“我这不是还没退休吗!过段时间再做打算也不迟。”他不是不知道,越是离别,日子过得越快,他只是不想提起。

  聊起这些年的遗憾,孙强觉得,就是没能照顾好双胞胎儿子。

  因为体型偏瘦,他俩都没能入伍当兵。孙强觉得这些年自己对家人照顾不周,孩子的事情他管得少,没尽到做父亲的责任。

  对此妻子想得开:“可能是你呀,把咱家的兵都当够了。”

  自打结婚,能干的王序丽就没让孙强为家里操过啥心。孙强心里知道:妻子吃的苦并不比自己少。

  王序丽在汽车客运站工作,经常天还不亮就起床上班;以前换煤气罐,家里就她一个人,她自己抱着煤气罐上下楼梯……

  要说这位军嫂有什么遗憾,还真不是跟着孙强吃了太多苦。

  王序丽之前羡慕别人家两口子,可以吃完饭一起在小区散步,过年过节儿女膝下承欢。如今孙强快退休了,她却不大高兴得起来。

  “理解是因为懂得。”作为妻子,王序丽知道观通站对丈夫来说意味着什么:“他这个人重感情,别看他平日话不多,但对工作、对家他都很负责,对人心很实。”

  孙强休假回家,家里的大事小事,王序丽依然不会让他操心,“老孙已经够累了。”

  可孙强呢?在这件事上,他从没听她的,“家里所有事都让她做主,就这一件听我的”。只要休假在家,他每天买菜,做好一日三餐,等她回家。

  那年孙强休假,正好又遇上台风。看完电视新闻,孙强焦急地给站里打电话:“雷达再检修一遍,营房再检查一遍……”

  王序丽发现,丈夫的心总是牵挂着这头,又念着那头,“都是亲人、都是倾注情感和责任守护的家。”

  王序丽一直在矛盾中挣扎,有时盼着孙强早点退休,有时又担心他离开他的站会孤单、寂寞,会想“家”。

  孙强爱这个站,这种爱太多太满,已经成了习惯。

  他现在是站里的编外“林业员”,休息时间,会拿着剪子去给花草树木修剪枝叶。站里现在唯一一个比孙强年纪大的“老伙计”,是一座早年修建的碉堡。

  就连这个碉堡,孙强也在乎。每隔一段时间,他会去那里清理清理杂草,给这个“老伙计”捯饬一下。

  看着眼前的一切,孙强的眼睛总会不自觉地弯成了一个弧度,看着高兴,一想到离开又会心酸。

  30年前离开故乡的家,遇见山里的家。30年后告别山里的家,回到故乡的家。

  纵使千般不舍,可这一天终将到来。孙强知道,他终将说出那句他万般不舍的话:再见了,我的站,我的家!

  坚守在战位上直到军旅生涯最后一天。岳鹏飞摄

编辑:刘云
 
 
 
 

图片

 

图片

 
 

专题

  • 专题

    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

  • 专题

    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3周年

  • 专题

    2020最美新时代革命军人

  • 专题

    领航强军新时代

  • 专题

    “最美退役军人”风采录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2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