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攻坚,唱响鱼水新歌
4100个定点帮扶贫困村全部脱贫,人民子弟兵谱写爱民为民之歌
■解放军报记者 朱宏博 张 蕾
9月,北京,“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与中国减贫经验”线上研讨会上,中国向世界分享“中国方案”,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
贫困人口数量大幅减少——
2016年至2019年,超过5000万农村贫困人口摆脱绝对贫困。贫困发生率从2016年的4.5%下降至2019年的0.6%,区域性整体贫困基本得到解决。
贫困人口收入大幅增加——
全国贫困人口建档立卡数据显示,全国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人均纯收入由2016年的4124元增加到2019年的9057元,年均增幅30%。
……
“十三五”时期,我国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和规模推进脱贫攻坚,每年就打赢脱贫攻坚战召开座谈会,针对不同阶段面临的不同问题,部署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力度之大、规模之广、成效之显著、影响之深远,前所未有、世所罕见,创造了人类减贫史上的奇迹。
截至今年5月底,解放军和武警部队定点帮扶的4100个贫困村已全部脱贫。风展红旗如画,广袤的脱贫攻坚战场上,人民子弟兵用实际行动谱写了爱民为民之歌。
仲秋时节,革命圣地井冈山,漫山红遍,层林尽染。5年来,在一茬茬扶贫官兵的努力下,这片红色沃土不只拥有“自然美”,更靠实干孕育出了“富裕美”。茶叶、毛竹及各类果业种植加工基地随处可见;茅草屋、土坯房成为历史,军地合力推进的“安居工程”,让大山深处立起座座小楼;“红色讲习所”“乡村大讲堂”,搭起了座座“连心桥”。
情系人民,反哺老区,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征程上,党和人民军队用行动践行自己的庄严承诺:决不让一个老区掉队。回想当年,井冈山、沂蒙山、延安等老区群众,为中国革命和建设作出巨大牺牲和贡献。然而,受自然条件和地理环境等因素限制,在过去很长一段时期,很多老区处在深度贫困当中。
2016年2月,习主席在井冈山看望慰问广大干部群众时说:“在扶贫的路上,不能落下一个贫困家庭,丢下一个贫困群众。”全军官兵牢记统帅嘱托,倾心助力老区人民打赢脱贫攻坚战。中部战区帮扶河北省阜平县史家寨村发展菌菇种植项目;海军机关帮助河北省易县大兰村发展规模化养鸡、大棚蔬菜种植等产业;第72集团军某旅帮助安徽省金寨县包畈村注册“包畈村老山茶”品牌;井冈山市人武部与上海市长宁区、江苏省海门市等9个市(区)人武部携手,调动优势资源对口援建井冈山9个乡镇。
群众富不富,关键看支部。参与脱贫攻坚的部队发挥党建工作优势,帮扶贫困村党组织“强筋壮骨”。西藏军区部队驻村工作队与村党支部结成共建对子,实现“一帮一、一对红”;贵州省安顺市推荐738名优秀退役军人进入村“两委”,成为脱贫攻坚中坚力量;武警四川总队组织贫困村党员干部和入党积极分子到凉山彝族自治州彝海结盟地、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长征干部学院学习红色革命历史,激发干事创业动力。
人民子弟兵从来不惧艰难困苦、山高路远。在脱贫攻坚中,他们同样善打持久战、敢啃硬骨头。为解决贫困群众看病难题,2016年至今,联勤保障部队组织所属医院对口帮扶61所贫困县医院,累计派出医疗队蹲点帮扶395批、2060人次,受援医院“造血”能力不断增强;为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空军持续实施“蓝天春蕾计划”,帮助贫困学生完成学业;青海省军区开展助学兴教扶贫专项工程,资助贫困学生、援建红军小学和八一爱民学校;内蒙古杭锦旗人武部在有“死亡之海”之称的库布其沙漠,连续植树造林25年,大力发展林下经济,让瀚海披绿,黄沙生金。
“红色最红,绿色最绿,脱贫最好。”如今,这是井冈山最常见的标语。随着红色旅游蓬勃发展,生态产业、文创产业、民宿餐饮产业渐成规模,井冈山走上三产融合的乡村振兴之路。5年来,军队帮扶地区群众陆续摆脱贫困,踏上致富奔小康的新程。2019年5月7日,陕西省延安市延川、宜川两县退出贫困县序列,革命圣地延安市的贫困县全部摘帽;2020年3月3日,深度贫困县正安脱贫出列,标志着红色圣地遵义市的贫困县整体脱贫……
当下,全国上下正全力以赴,确保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正像很多群众所说,扶贫官兵就像当年的“红军先锋队”。这支先锋队正和人民群众一起努力,向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奋力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