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学习时政看点工事全总工会评论权益视频财经企业就业民生国际军事理论汽车健康人物书画摄影旅行文化公益教育娱乐体育

中工军事

装备

新质战斗力无人机系统:优势在于无人,局限也在于无人

2020-09-04 07:50:15 来源:中国军网-解放军报

  今年7月23日,习主席视察空军航空大学无人机实验室时深刻指出,现在各类无人机系统大量出现,无人作战正在深刻改变战争面貌。那么,何为无人机系统?它是如何发展演进的?未来发展方向又是什么?请听空军航空大学教授樊琼剑的解读。

  新质战斗力——无人机系统

  ■产继斌 张武刚 解放军报记者 李建文

  概念的提出

  无人机可以简单地归纳为“无人、可飞、可控、可带载的飞行器”,能够遂行持久、枯燥、危险的各类型任务。

  单独的无人机是不能执行作战任务的,它需要与地面控制站链接,两者组合构成无人机系统。一般情况下,1套无人机系统是由多架无人机(含载荷设备)、1套地面控制站和1套地面保障系统组成。系统具体功能如下:

  ——无人机平台由机体、飞机管理系统、动力装置、机电系统、链路机载数据终端、任务系统等组成。根据实施任务的不同,装载相对应的燃油量,搭载匹配的侦察设备或武器装备。平台由无人机飞行员在地面控制站实施监控和操纵。

  ——地面控制站由任务控制方舱、起降引导方舱、链路地面数据终端和情报处理系统组成。主要功能是实时接收机载系统信息和视频,并进行数据处理和显示,供地面控制站人员进行系统状态监测。简单地讲,就是无人机平台在天上飞,地面多个系统、多组人员协同配合,对无人机及其挂载进行控制和操作,完成既定作战任务。

  ——地面保障系统主要提供无人机及各地面子系统的维护保养,保证无人机系统处于完好状态。

  在对不同类型无人机系统进行区分时,人们更多关注的是无人机平台。无人机不同,决定作战运用范围不同。可以区分为侦察型、察打型、预警监视型等类型,多维度、全领域作战的无人机平台目前已见雏形。

  与之不同,地面站大都建成为通用型平台。目前,拥有无人机装备的军事强国都在致力于发展通用型地面控制站,旨在实现“一站控多机”“一站控多型”,进而达到系统间的互联互通互操作,以及情报信息共享等目标。同时,可以大幅降低装备成本费用,缩短作战人员训练周期。

  无人机名称的演变,一定程度上可以体现其功能变化和技术进步。首次出现无人机专用名称是在上世纪20年代,因飞行时发出“嗡嗡”噪声而得名“Drone”,其功能十分简单。到了60年代,无线电技术和导航通信技术得到进一步应用,这时开始出现“RPV”(Remotely Piloted Vehicle),即“远程遥控设备”。该时期无人机主要用于执行陆军单兵近程低空短航时的侦察任务。

  上世纪90年代,随着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控制技术以及导航技术的大力发展,无人机又被称作“UAV”(Unmanned Aerial Vehicle),即“无人飞行器”。该名称至今仍在广泛使用。

  近些年,名称又调整为“UAS”(Unmanned Aircraft System),即“无人机系统”。其功能更加强大、运用领域更加广泛。另外,有的国家还称其为“RPA”(Remotely Piloted Aircraft),即“远程遥控飞机”。该称呼主要是强调人的作用,认为现阶段无人机系统还不具备高自主智能作战能力,人在无人机作战中起重要作用。根据人介入的程度,可将无人机智能控制等级定为直连、指令、监督、完全自主4个级别。

  发展的方向

  无人机系统优势在于无人,局限也在于无人。

  从优势上来看,适合遂行4类性质任务:持久性任务、高风险任务、低成本任务和拓域性任务。从局限性上看,由于无人驾驶,其判断处置复杂情况、应对高动态对抗环境等方面弱于有人机。

  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无人机系统任务类型呈现出多样性。如信息支援类任务、信息对抗类任务、火力打击类任务、作战保障类任务等,越来越呈现出专业化发展趋势。

  无人机系统运用于作战领域,主要有三方面的发展趋势:

  ——平台两极化。一种是小型化、便携式。一般是起飞总重量大于2.3千克、小于25千克的无人机,制造成本较低,可大批量生产,主要用于集群平台。另一种是大型化、集成式。将多任务平台的大型战略无人机作为下一步发展方向,使其真正成为立体化战场的多面手、战斗力的倍增器。

  ——技术智能化。要使无人机系统作战能力进一步提升,必须依托人工智能技术的嵌入,快速形成“作战行为认知与建模+机上信息智能处理+伦理知识体系建构”模式。当前,人们普遍关心的是无人机系统能不能打、能打到什么程度的问题:只有打的能力足够优越,无人机才能真正在更多领域替代有人机“冲锋陷阵”,成为战场的“主力军”。

  ——作战模式多元化。首先是实现远程作战。主要指的是续航时间在48小时以上的超长航时无人机系统,其动力能源问题将通过太阳能、燃料电池、氢发动机、核动力等技术来解决。其次是隐身作战。很多无人机本身具有一定隐身防护能力,即能大幅度降低雷达散射截面,让其他装备“看不见”“打不着”,由此获得突防攻击效果。第三是高超音速突防作战。有的无人机速度已经达到了6马赫,而超高速无人机甚至可达20马赫,足以改变战争形态和“游戏规则”,形成新的战略威胁。第四是协同作战。如有的国家在尝试“空中航母+蜂群无人机”和“猎人+猎狗(有人+无人)”的协同作战模式,用以提高单次任务的作战效能。未来,协同作战模式将成为无人作战平台战场运用的常规常态。第五是集群作战。集群作战的核心思想来源于自然界典型生物群行为,如蚁群、蜂群、鸽群、鱼群等,以无人机群体活动迸发出强大的整体作战效益。

  路径的思考

  加强无人机系统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通过对外军相关问题探索的正反两方面经验,其发展“路线图”更加清晰:

  ——加快无人机系统作战训练运用。目前,不少国家的军队已初步形成了高中低空、远中近程相结合,能够遂行侦察、打击等多任务类型的无人作战力量体系。但大多达不到其他武器装备运用的成熟状态:一方面,是装备本身技术条件的限制;另一方面,主要是缺少经验积累。有效发挥无人机系统作战效能,应充分认清其作为新质战斗力能发挥出的特殊作用,加快向作战体系融入,在军事行动和演训中加强运用,缩短与其他武器装备平台以及作战人员之间的磨合期。通过在实践中不断检验和完善,使无人机系统真正成为未来战场上的“主力军”。

  ——加快构建无人机系统作战理论体系。不同的装备具有不同的作战规律和运用特点,无人机系统作为新质战斗力,影响和改变着作战的模式样式。研究无人机系统作战制胜机理,就是要针对不同作战任务,开展作战规律、运用原则、作战筹划、战术战法等研究。如无人机与地面装备及作战人员的空地协同作战、无人机与无人机或与有人机的空空协同作战、无人机海上搜救行动等等。通过在实践中不断总结创新,进而提炼构建完整的无人机系统作战理论体系,对无人机系统实战运用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撑,助力作战效能提升,夯实无人作战力量长远建设发展基础。

  ——加快建立规范化人才培养体系。无人作战不等于没有人,人才是无人作战力量发展的关键支撑,也是战争胜负的决定性因素。无人机作为新型作战力量平台,智能化程度更高,需要操控人员具有良好的飞行状态感知和专业技术背景,是“知装备、懂操控、会监管、能指挥、善协同”的复合型人才。在人才培养方面,可通过加强院校与部队、科研机构的协作,构建起以生长军官高等教育为主体、现役飞行员转改任职培训为补充的人才培养体系。在生长军官培养方面,可积极与飞行学员培养相结合,构建有人机和无人机飞行员一体化培养体系,建立各阶段飞行学员分流淘汰标准、无人机不同岗位人员选培标准,将有飞行经历的优质生源分流到该专业培养,完成无人机指挥与运用专业本科高等教育。在军官任职教育方面,可将部队因身体等原因不适合有人机的飞行员改飞无人机,制订相应任职培训计划,加强岗位能力培养,使其胜任无人机操控岗位。通过有效利用飞行学员、飞行员优质资源,建立相应课程训练体系,为新质战斗力建设发展提供高素质、专业化的人才支撑。

编辑:刘云
 
 
 
 

图片

 

图片

 
 

专题

  • 专题

    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3周年

  • 专题

    2020最美新时代革命军人

  • 专题

    领航强军新时代

  • 专题

    “最美退役军人”风采录

  • 专题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成立70周年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2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