契合大选时机微妙,留下“尾巴”以拖待变——
美国“双撤军”缘何撤而不尽
■张 兢
近日,美国军方明确表态,驻伊拉克和阿富汗美军规模将分别于9月底和11月前缩减至约3000人和4500人。欧美主流媒体均指出:“双撤军”的时间与美国总统大选契合,服务于大选是其重要考量。
赢得大选、继续执政,是当前美国总统特朗普及其决策团队的绝对重心。但大选结束后,不论共和党或民主党哪个党派上台执政,伊拉克和阿富汗的驻军、中东和中亚的军事战略布局、美国的全球地缘战略,都是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撤而不尽,留着两条“驻军的尾巴”以拖待变,这一举措夹杂着美国决策层的现实政治目的与长远战略意图。
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从开始至今经历了金融危机、两党执政轮替和反恐政策变化,伴随着“阿拉伯之春”、极端组织“伊斯兰国”崛起、难民潮等诸多相关问题,持续并强有力地影响着美国国内政局的走向。其中的轻重利害,特朗普自然心知肚明。
这两场战争,美国在战场上出现了“高开低走”“前易后难”的现象,引发了地区大范围动荡。在阿富汗,美国扶持的政权长期不稳,塔利班剿而不灭。在伊拉克,原有政权瓦解后,民主化改造“水土不服”。这两场耗资巨大的战争,也加重了美国的财政负担,成为耗费美国国力“难以愈合的伤口”。
奥巴马上台后,从地缘战略角度做出了“撤军伊拉克,增兵阿富汗”的决策。2011年底,奥巴马正式提出“亚太再平衡”战略,加大对传统大国的重视。但是,当中东局势恶化、美国重点扶持的伊拉克和阿富汗政权出现危机,又有极端组织“伊斯兰国”崛起、俄罗斯强势介入时,奥巴马政府不得已重新增兵伊拉克并加大对阿富汗的军事关注。这表现出当时美国决策层出现了明显的战略犹豫。
特朗普不是这两场战争的发动者,但他一上任就面对着这两场战争造成的影响和乱局。他的决策团队从一开始就面临着多年战争后美国国内问题开始凸显的现状,其思考范围和行动能力均受这一现状的制约。在美国全球战略收缩和兵力调整中,特朗普从美国国家利益和重要盟友的角度出发,对中东和中亚方向的伊拉克和阿富汗战场给予了一定关注。
伊拉克对阿拉伯各国、伊斯兰世界、欧洲,特别是美国战略盟友以色列有重要影响。在以色列、沙特等国眼中,伊拉克是对抗伊朗“扩张”的重要前沿。这些国家担心,美国撤出伊拉克后,伊朗对伊拉克的影响力将进一步增强,伊朗、伊拉克和叙利亚之间的合作将进一步深化,从而影响中东的地缘政治格局。而阿富汗周边,东面是中国,北面是中亚五国,西面是伊朗,南面是巴基斯坦,都是美国关注的重点国家。从地缘角度看,被美国称为“无赖国家”、被以色列视为死对头的伊朗,恰恰被伊拉克和阿富汗夹在中间。
这么重要的两个战略支点,决定了美国决策层不会轻而易举地撤军走开。宣布撤军而不彻底撤军,既可以迎合美国国内部分民众的厌战情绪,又可以缓和与军方的矛盾,争取军人及其家庭成员的选票;既可以履行特朗普缩减海外驻军规模的承诺,又可以保留美军在中东和中亚的前沿存在;既能缓解盟友安全焦虑,也能在需要的时候顺利地实施“重返”。这种“双撤军”的高调表态,充分体现了“商人总统”特朗普的利益权衡和美国全球军事布局的战略考虑。可以肯定的是,美国的这一决定,必然引发美国中东盟国的关切,给地区反恐形势和安全稳定带来新的变数。
(作者单位:国防大学国家安全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