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学习时政看点工事全总工会评论权益视频财经企业就业民生国际军事理论汽车健康人物书画摄影旅行文化公益教育娱乐体育

中工军事

观察

抗美援朝战争中我军战法运用及启示:灵活机动 聚强击要

2020-10-22 09:32:00 来源:中国军网-解放军报

  灵活机动 聚强击要

  ——抗美援朝战争中我军战法运用及启示

  ■涂首龙 姬宏斌 袁 艺

  引 言

  抗美援朝战争中,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武器装备处于劣势的情况下,创造性地运用新战法,连续实施了五次战役,把所谓的“联合国军”从鸭绿江边赶回了三八线,并牢牢将战线稳定在三八线附近,迫使强敌第一次在没有胜利的停战协定上签字。志愿军将士创造的灵活机动、聚强击要等战法,对未来战争仍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实施出其不意、穿插分割、迂回包围的“多路机动进攻战”

  1950年10月25日至1951年6月10日,我志愿军连续实施了5次战役,歼敌23万余人,收复朝鲜半岛北部领土,从根本上扭转了朝鲜战局。这一阶段,我志愿军运用的基本战法可概括为“多路机动进攻战”,主要思想是:集中使用多点部署的作战力量,采取以运动战为主,与阵地战、游击战相结合,发挥近战夜战特长,隐蔽接敌,以出其不意的多路攻击、特种破袭、反向突击等作战行动,大胆穿插分割、迂回包围,力求在运动中歼敌。

  出敌不意,多路攻击。利用敌之大意和有利战场条件,集中使用强大的攻击编队,多路隐蔽开进,突然发起攻击,以绝对优势兵力,形成强大攻击态势,从精神上震慑敌人,取得出人意料的战果。如:第一次战役后,我军开始分东西两个集团后撤诱敌,西集团后撤至德川以西一线待机,东集团撤至长津湖一带有利地形隐蔽。待敌军于11月24日发动总攻势,推进至我预定攻击地域时,我军西集团于25日黄昏,集中6个军分多路突击,迫敌全线后撤;27日黄昏,我军东集团第9兵团,向长津湖之敌发起多路突然攻击,迫使敌迅速南撤。

  灵活机动,特种破袭。根据敌我态势和战场环境特点,灵活编组特种部队,选取敌作战指挥机关、机动道路关键桥梁等要点,采用破袭、奇袭等战术,打击敌指挥关节,破击敌战场节点,为整体迅速歼敌创造条件。如:第二次战役时,第38军军长梁兴初受领围歼德川之敌任务后,认真分析敌情和地形特点,决定派出一支由侦察兵和工兵组成的特遣分队,于总攻发起前炸毁了敌撤退必经的武陵桥,切断了敌南逃北援的联系。

  机动穿插,迂回包围。为配合正面攻击歼敌,编组作战力量向敌纵深实施远程机动穿插和迂回包围,完成对敌作战力量割裂,使其处于孤立无援境地,震慑敌精神意志,为迅速彻底歼敌创造条件。如:第二次战役中,为切断敌撤退必经之路,第38军113师沿山间小路机动穿插,14小时强行军140多里,完成对敌包围。敌得知被围后完全丧失斗志,我军乘胜收复平壤。

  打破惯例,反常用兵。针对瞬息万变的战场情况,在战法运用上打破常规,以敌预料之外的行动反常用兵,往往能达成意想不到的战果。如:第五次战役中,我第12军31师91团,是战役追击中打得最远的部队,上级要求各部队后撤时,91团已与大部队失去联系,团长李长林得知后撤的消息时,部队退路已被敌军隔断,李长林反常用兵,继续向敌纵深方向猛攻,寻机利用敌追击部队的薄弱环节,回头杀出一条血路,带领部队成功脱险归建。

  坚持阵前反击和狙击相结合的“坚固坑道体系防御战”

  1951年6月至1953年7月,这一阶段,战线相对稳定在三八线附近,我军基本战法可概括为“坚固坑道体系防御战”,主要思想是:以“持久作战、积极防御”为指导,采取以阵地战为主,与阵前反击和狙击相结合的方式,在后方强大炮火支援下,依托坚固坑道体系,实行阵前反击、小包围、小歼灭战的“零敲牛皮糖”战术,达成迫敌和谈的战略目的。

  多点坚固坑道防御。利用有利地形,建立多点坑道阵地,形成相互支援的坚固阵地防御体系,合理编组作战力量,形成梯次防御部署,指挥多军兵种力量协同作战,形成体系防御作战能力。如:1952年10月,“联合国军”实施“金化攻势”作战,敌选准卡住其阵地咽喉的一处要地——上甘岭,计划夺取我军597.9高地和537.7高地北山。而此地一旦失守,无论从政治上还是军事上,我们都将处于非常被动的境地。为守住上甘岭,我军建立了完整的表面阵地及配套的坚固坑道体系,梯次部署兵力,敌我双方反复争夺,我军共击退敌营以上规模冲击25次,营以下冲击653次,经43天反复争夺,我军阵地岿然不动。最后,“联合国军”付出伤亡2.5万余人的代价后,被迫放弃作战。

  召唤后方炮火支援。随着我军武器装备不断改进,相持阶段的各次作战,炮兵发挥了巨大作用。我军建立了步炮协同指挥机制,只要步兵召唤,炮兵都能迅速定位并消灭敌人。如:在上甘岭战役开始后,第15军军长秦基伟即组织炮群向上甘岭方向机动,敌每次对我537.7高地北山和597.9高地发起总攻击,只要我军表面阵地失守,炮弹就会精确无比地落在敌进攻步兵群里、打入敌坦克群里。整个上甘岭战役期间,敌军伤亡的2.5万余人中,有一半以上死于炮兵火力。

  前沿狙击“零敲牛皮糖”。即在防御作战中,以步兵分队为主,在炮兵火力支援下,采取伏击、袭击等战术主动打击敌人,把敌人的活动限制在基本阵地上。在敌反击作战间隙,我军又在整个战线前沿阵地,组织所有步枪、轻重机枪等射手,广泛开展群众性“冷枪冷炮”狙击活动,进行各种小规模有限目的的进攻,分散歼敌,积小胜为大胜,经过全线无数次的小歼灭战,一口口吃掉敌人。1952年8月至1953年7月,我军利用此种战法共毙伤敌3.9万余人。

  对未来战争的几点启示

  启示之一:战法运用受全局目标制约,要勇于打好未来战争“上甘岭”。上甘岭战役是抗美援朝战争中最为艰苦的作战之一,我军在此战中无论付出多大代价,都不能后退一步。因为上甘岭丢失,将影响战场全局。未来抵御强敌作战,我军依然可能面临触及我全局底线的“上甘岭”,我们要坚决维护全局利益。一是选择好阻止区域。像上甘岭构筑防御阵地那样,精心构设攻防相助、敌打不烂攻不破的新时代的“上甘岭”。二是运用好先进装备。上甘岭战役之所以能战胜“联合国军”,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我军有与坚固阵地体系相结合的先进装备,这就是后方强大的炮兵群。未来作战,要战胜强敌,同样需要发展并运用好新时代的先进装备。三是激发好战斗精神。上甘岭战役的胜利,是志愿军战士视死如归的精神换来的。未来作战,要像在抗美援朝战场上那样,激发每一位干部战士的战斗精神,用团结协作、同仇敌忾的强大力量战胜强敌。

  启示之二:战法对抗中强弱是相互转化的,应不断创新聚强击要新战法。因受武器装备和后勤保障条件制约,抗美援朝战场上我军总体上处于劣势,但都能巧妙地在局部集中优势力量,这说明作战力量的强弱是相对的、辩证的,强中有弱、弱中有强。未来战争,我们仍要坚持“你打你的,我打我的”,推动敌我强弱的转化。一是找准强弱转化的办法。多路进攻战中,我军利用敌人离开公路依托、失去坦克掩护战斗力下降的弱点,发挥野战、近战、夜战特长,实现敌我优劣的转化。未来战争,我们同样要善于观察分析,找准敌我强弱优劣之处,采取多种方法调动敌人,在动态对抗中寻找敌之薄弱环节,改变敌我强弱对比。二是创新应对敌优势战法。上甘岭战役中,我军运用坑道体系和炮火反击,克制住了“联合国军”空地联合的轮番进攻。未来作战,要战胜强敌,也要对其强点和优势采取有针对性的应对之策。如,对强敌提出的某些新概念新战法,企图通过将作战平台功能分解到一个弹性的杀伤网,来削弱我体系破击作战能力。我应从智能化体系对抗角度,切断敌分散平台的作战链路,找出破解的招数,保持作战主动。

  启示之三:战法对抗有赖于体系支撑,善于谋求局部体系对抗优势。有效的体系支撑,是我军在抗美援朝战场上取胜的重要原因。未来战争,要战胜强敌,我们仍要积极争取局部体系对抗的优势。一是多域聚力,打敌要害。未来作战将超越陆海空传统空间,向太空、网络空间、电磁频谱和信息领域渗透,我们依然要想办法选取敌要害目标和系统,通过多域聚集力量,形成一个局部优势,给敌以致命打击。二是攻防相助,稳定体系。上甘岭战役之所以能取得最终胜利,主要得益于我军建立了坚固坑道与炮兵群相结合的防御体系。未来战争要想取得胜利,依然需要科学运用攻防两种手段,以攻助防、以防强攻,通过局部体系优势战胜强敌。三是并行攻击,瘫敌系统。第二次战役中,我军运用多路机动、穿插包围的战法,取得了辉煌胜利。未来作战,我军依然可以用并行攻击方式,对敌作战体系的某一系统,如保障系统实施同步打击,彻底破坏其作战体系中某一系统功能,切断敌OODA循环,瘫痪敌作战体系,成功夺取作战胜利。

 

编辑:韩瑞敏
 
 
 
 

图片

 

图片

 
 

专题

  • 专题

    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

  • 专题

    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3周年

  • 专题

    2020最美新时代革命军人

  • 专题

    领航强军新时代

  • 专题

    “最美退役军人”风采录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2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