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军报记者 刘建伟
和火箭军部队的3对“父子兵”促膝长谈,记者心中不时涌动着深深的感动。
一位哲人说,人生中最困难者,莫过于选择。有时,一个选择会决定你的一生。佘立明、张泽觐、李佳浩三人能不约而同选择“接过父亲的钢枪”,这既不是一种偶然,更不是一种个别。
时下,全军部队究竟有多少像他们一样的“父子兵”,我们无法一一统计。但滴水见太阳,无论是这些“父子兵”,还是经常见诸报端的兄弟当兵乃至祖孙几代接力从军的故事,都告诉我们:男儿十八立父志。一代代中国军人正以对人民军队无比的热爱之情,影响着自己的下一代甚至下几代,熏陶着他们的儿女和子孙接力走进军营。
中国有句老话: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纵观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史,家国情怀一脉相承的故事不计其数:木兰替父从军、杨家将忠烈满门……这些可歌可泣的故事从未因历史久远而被尘封。“最后一碗米送去做军粮,最后一尺布送去做军装,最后一件老棉袄盖在担架上,最后一个亲骨肉送去上战场。”革命战争年代,为了保家卫国,为了人民解放事业,父子兵、兄弟兵不可胜数。
历史发展到今天,和平年代,黯淡了刀光剑影,远去了鼓角争鸣,面对安逸生活与其他社会诱惑,为什么那么多军人后代仍然主动选择到军营奉献青春、建功立业?
首要的因素无疑是,父母的影响,给了他们一颗军人的心。一个人崇拜什么样的人,就会选择什么样的人生。父母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他们对军营的挚爱深情和久久眷恋,使儿女在耳濡目染的熏陶中爱上军营,并带着对军营的特殊情感以及对父辈的仰慕和敬重走进军营,演绎一个又一个“军人世家”精忠报国的生动故事。
更关键的原因则是,人民军队以强大的吸引力凝聚力,让一代代军人深深地爱恋、久久地眷恋。他们在转身离去之后,最大的心愿还是想把自己的后代送到部队,续写自己的初心和使命。
看着一对对父子兵在演训场上携手奋战的场面,记者脑海中不禁浮现出这样的镜头:战争年代,执行攻打山头作战任务,一批人倒下了,又一批人冲上来,势不可当,排山倒海。如今,军人后代接力参军,虽然和平年代没有战火硝烟,但同样展现着和他们父辈祖辈一样的忠诚、血性和作风。
“强军接力有来人!”一支军队的发展,离不开一代代热血军人的前赴后继、接力传承;一支军队的未来,呼唤一代代热血军人的血脉相融、薪火相传。作为新时代有志青年,军人后代从父辈手中接过的,不只是流淌于血脉的爱国情、报国志,更是对党的忠诚不渝的信念。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放眼神州大地座座军营,许许多多军人的后代接力从军,把人生最美好的时光,把最值得纪念的青春和热血,都留在了部队,奉献给了绿色军营,接力传承强军兴军的火种,成就了一段又一段佳话。
“从浴血荣光中走来,向世界一流军队的目标奔去。”记者有理由相信:当越来越多的军人后代走进军营,必将赓续英雄血脉,心怀强军梦想,矢志强军目标,成为保家卫国的中流砥柱。
因为,官兵有奋斗、有担当,强军兴军就有希望、有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