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国拥军促进会、拥军志愿者联合会、退役军人关爱协会……从各地公开报道来看,今年以来,又有许多新成立的社会组织积极主动投身双拥创新实践。
社会组织如何服务科技拥军?显然,这已成为新时代赋予双拥创新实践的一项重要课题。
拥军字头社会组织的规模效应,值得各方高度重视。6年前新华社发布消息,全国已有10万多个拥军社会组织。近几年来,更多适应新时代特点的新型社会组织如雨后春笋,相继在各地涌现,进一步推进了拥军工作社会化,扩大了双拥工作的群众基础。查询中国社会组织公共服务平台不难发现,如今,带有“爱国拥军”字样的社会组织,全国有600多个;带有“退役军人关爱”字样的社会组织,全国有700多个。这些应时而生的新型社会组织,无疑也是科技拥军的重要带动力量。
社会组织的群众性、专业性、公益性等优势,决定了它作为一个特殊纽带,能够在政府、企业和军队之间发挥日益重要的连接沟通作用,能够集聚科技资源,拓展科技拥军的维度,扩大科技拥军的覆盖范围,进而提升科技拥军的质量效益。
许多社会组织已具备成熟经验,呼唤各方给予积极配合。纵观各类拥军社会组织的成员单位,本身就包括民营科技企业、个体工商户等新经济组织和行业性社团、专业性社团,以及社区活动团队、志愿者队伍等,它们在科技拥军领域具有一定组织力和较成熟的运作经验。前些年,上海市培育和发挥社会组织优势,科技拥军实现了新突破。近年来,北京市重视和引导社会组织,科技拥军持续走向规范化规模化。这些来自实践一线的成功经验,难能可贵。
单打独斗,科技拥军不可能持久;规范化规模化,科技拥军才能走得更远。实现军民两利、军地双赢,让政府、企业和军队等各方满意,应成为科技拥军遵循的一条重要原则。
从前不久公布的全国双拥模范城(县)命名暨双拥模范单位和个人表彰名单来看,其中既有一些作为社会组织成员单位的企业入榜,又有代表科技创新方向的大数据公司入列,更有爱国拥军联合会、残疾人联合会等社会组织负责人获得表彰。这再次表明,社会组织与科技拥军关联密切,社会组织积极为科技拥军鼓与呼,科技拥军善于借助社会组织发力,二者互为表里、各展其长,必将相得益彰、相映生辉,为谱写新时代双拥工作的精彩华章作出应有贡献。(季会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