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5日,在搜索识别射击课目比武中,参赛队员快速躲避绊发“爆炸”装置。曹峰摄
没有了“左手”,杜云搜索起来显得吃力了许多。面对瞬间显示的2号目标——1个“恐怖分子”靶标和2个“平民”靶标,杜云快速完成击发,遗憾的是没有识别命中。
根据规定,2次未命中目标或触发爆炸装置,或1次未命中目标、1次触发爆炸装置,就意味着参赛队员“阵亡”,杜云不得不退出比赛。
“这次课目真实还原反恐战场,难度非常大。”事实上,杜云曾参加约旦“勇士竞赛”国际特种兵比武,获得过优异成绩,不想却在这个课目中遭遇“滑铁卢”。他感慨地说:“失败归结于还是训练融入实战不够,导致在陌生复杂环境中,目标看不清、辨不了,只能败下阵来。”
采访中,记者发现,杜云并不是个例,许多优秀的特战尖兵都在这个课目中吃了败仗。“是不是课目的标准条件过于严苛?”面对记者的疑问,该课目评判组组长刘宏业介绍说,搜索识别射击课目设置的初衷就是最大限度贴近战场,立起实战实训的导向。虽然这次通过率比较低,但让特战队员明白真实的战场是没有机会失误和重来的,只有平时用血泪浇筑才能确保战时敢打必胜。相信下一届比武这个课目成绩肯定会有所提高。
反恐战斗是一场生死较量,成败在于一瞬、在于一枪、在于一兵,或许这正是此次比武竞赛想向参赛队员清晰传递的理念。杜云告诉记者,在参加“巅峰”比武之前,他已借调到总队特战轮训队担任教员,在接下来的比武课目中,他将尽力而为,争取好成绩。同时,他会把参加此次比武的所见、所闻、所感整理出来,将“巅峰”的理念传承好、把“巅峰”的硝烟味带回去,为部队培养更多的反恐特战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