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队官兵面向国旗宣誓。赵亚磊摄
在牺牲奉献中滋养忠诚基因
烈日当空,记者来到大坝坝顶,一个个漂亮的不锈钢哨位在太阳下栩栩发光,虽然坝上温度仍然居高不下,但哨位内却漂出阵阵凉爽的风。
“刚上坝的那会,条件异常艰苦,不仅没有空调,连个像样的哨亭都没有,经常是夏天一身汗,冬天一层霜。”当新兵就在三峡的政治工作部副主任王康锋回忆。
说起过去的“苦”,兵龄稍长的官兵止不住话题。那时候,大家上下哨没有车,来回五公里距离基本靠走;那时候,住在船上的官兵一个星期才能得到一次给养补充;那时候,我们文化生活极其匮乏……
在三峡大坝上游3.5公里处,有两个突出的部位,一个叫伍厢庙,一个叫凤凰岛。这里常年停靠着两艘船艇。11名官兵驻守在船艇上。不管刮风下雨,战士他们就像三峡大坝的两只眼睛,一天24小时扫瞄着江面一切可疑动向,过往船只称他们为“长江前哨”。
在100多平米的船艇上,战士们常年漂在水面,面对着水、山、船固定颜色,异常枯燥乏味;新战士上船后要反复经历身理适应过程,先晕船、呕吐,再晕船、再呕吐。
为了帮助战士调解生活的枯燥,政委柏爱军有一次利用检查部队的机会,给船上官兵带来了一只小猫,没想到一个月后,小猫忍受不了船体的摇晃,跳进了长江。每谈及此,战士们都唏嘘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