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军事

高清图片

让更多青年官兵与布哈同行

2020-10-29 07:17:44 来源:中国军网微信

  

  村民在进行彝族刺绣。中国军网记者 张诗梦摄

  中国军网:我们都知道脱贫攻坚是场硬仗,特别是在梭梭拉打这样的深度贫困地区,遇到的困难肯定不少,而布哈在村里一蹲就是三年,始终勤勤恳恳,保持着一股干事创业的劲头。您能不能介绍一下布哈的成长经历,这样的经历与他投身脱贫中的工作状态又有着怎样的关系?

  宗永祥:凉山属于国家“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梭梭拉打村又是凉山非常落后的村寨,2017年贫困发生率高达34.12%,脱贫任务十分艰巨。刚开始,村民对部队参与脱贫攻坚有过疑虑,对布哈的工作也不太理解和配合,但布哈克服了重重阻力,始终保持着为民的情怀和忘我的干劲。这个历程,没有足够强大的精神动力,是坚持不下来的。这种力量,既来自于各级组织对脱贫工作和布哈的大力支持,让他看到了信心;又源于布哈独特的成长经历,让他一直心怀感恩,充满了使命感与责任感。

  “感恩是我人生路上惟一的行囊。”这是布哈时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他7岁那年母亲查出癌症晚期,父亲变卖家产带着母亲四处求医,本不富裕的家庭变得一贫如洗。为了偿还巨额债务,父亲不得不为了生计四处奔波,布哈就此过上了吃百家饭、穿百家衣的生活。母亲去世后,邻里乡亲把背几十公斤土豆、走了十几里山路才换来的血汗钱塞到他手里,为他凑齐了上学费用。贫困的感受与受到的关爱,烙刻在布哈少年时代的记忆。

  “走出大凉山,见识更广阔世界,回报父老乡亲”,逐渐成为布哈越来越清晰的梦想。他没有辜负乡亲们的期望,最终以甘洛县文科状元的优异成绩考取成都理工大学。进入大学,奋斗没有停止,布哈一边勤工俭学,一边成立“自强社”和“爱心基金”,帮助贫困学子完成学业。2007年开始,他先后资助了30多名彝族贫困学生,有3人考上大学。大学毕业后,布哈选择了参军入伍、报效国家。

  布哈的扶贫日记记载着这样一段话:“我读了20多年书,只交了很少的学费,是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以及村民的无偿资助,帮我解决了大部分费用。一个来自大凉山的彝族学生,成长为今天的军队干部,已数不清组织上、乡亲们给予了我多少的关怀与培养。参与脱贫攻坚战,我只是做了自己应该做的事,哪怕经历再多的坎坷与磨难都是值得的,我将继续带着这份感恩把工作做得更好!”正是基于这样的一种情怀和担当,布哈才在脱贫之路上越走越实、越干越好。

1 2 3 4 5 共5页

编辑:李学平

图片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2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