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网首页时政评论国际军事社会财经企业工会维权就业论坛博客理论人物网视图库体育汽车文化书画教育娱乐旅游绿色城建打工

中工国际

人物

访中国-东盟中心秘书长陈德海:巩固人缘相亲 筑牢合作之桥(组图)

2019-02-21 07:21:04 光明日报

  2月4日,在缅甸仰光的中国城,一名儿童坐在母亲的肩头参加庆新春活动。新华社发

  2019年“中国-老挝旅游年”1月25日在老挝首都万象开幕。图为开幕式上的中国民间手工艺展示。新华社发

  【特别关注】

  近年来,中国-东盟人文交流好戏连连。继文化交流年、教育交流年、旅游合作年、创新年后,中国-东盟媒体交流年于今日正式拉开帷幕。自1991年建立对话关系以来,中国-东盟关系已成为东盟同对话伙伴关系中最具活力、最富内涵的一组关系,人文合作功不可没。中国-东盟中心秘书长陈德海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东盟关系进入新时代,双方正致力于共同打造更高水平的中国-东盟战略伙伴关系,共建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实现互利共赢的美好未来。人文交流是这一进程的重要内容,可以也应当发挥重要作用。

  陈德海指出,一是通过人文交流加强互学互鉴、互融互通,通过利益互融、安危与共,实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心心相通,共同培育命运共同体意识。二是支持社会各界和民众多走动、常来往,厚植双方关系可持续发展的民意基础。重点深化在教育、文化、科技、环保、旅游等领域合作,加强青年、媒体、智库和地方交流。“亲戚越走越近,朋友越走越亲”,中国-东盟民众往来越频繁,双方友好的基础就越坚实。三是推动中国-东盟务实合作更多“沉下去”,接地气,更多惠及双方20亿广大民众,更好体现人文关怀,彰显双方均秉承的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

  “近年来,中国-东盟人文交流蓬勃发展、成绩斐然,有力地促进了双方民心相通,切实成为双边关系中政治安全和经贸合作之外的第三大支柱。”陈德海介绍,双方交流合作水平全面提升,涵盖教育、文化、旅游、新闻等主要领域,涉及音乐、舞蹈、美术、戏曲、广播、电影、电视、出版等各个方面,一系列彰显双方特色的品牌项目如中国电影周、东盟国家美食节等不断涌现。双方人员往来规模快速增长,2018年已超过5000万人次,每周有3800多个航班往返于中国和东盟国家之间,双方互派留学生已超过20万。中国早在2017年即成为东盟第一大旅游客源国,当年赴东盟国家游客人数超过2000万。双方交流合作机构、机制不断发展壮大,中国在东盟国家设立的文化中心已增至6个,建立了33个孔子学院和35个孔子课堂,“中国-东盟教育周”“中国-东盟青年部长会议”等教育合作、青少年交流的创新机制成效显著。

  百尺竿头,更进一步。陈德海认为,当前中国-东盟关系从快速发展的成长期迈入提质升级的成熟期,处于新的历史起点,双方在人文交流领域面临四大发展机遇。第一,高层引领更为有力。2018年11月,双方在新加坡举办的中国-东盟第21次领导人会议上签署了《中国-东盟战略伙伴关系2030年愿景》,这是一份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要文件,为双方关系未来发展指明了战略方向。其中明确规定将继续鼓励双方人文交流与合作,共创美好未来。

  第二,合作理念更趋契合。众所周知,东盟是多民族、多文化和谐共处的榜样,中方倡导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与协商一致、照顾彼此舒适度的“东盟方式”相互呼应。双方尊重各自国情和发展道路,不断加强治国理政、发展理念、社会文化等各方面交流,合力打造“互信、互谅、互利、互助”的中国-东盟合作精神。

  第三,顶层设计日益完善。近年来,双方持续举办文化、教育、旅游、科技、创新、海洋等主题年活动。今年延续了这一良好做法,多边层面启动了中国-东盟媒体交流年,中方将向中国-东盟合作基金增资,东盟秘书处的基金管理团队也将很快开始运作。中方将设立中国-东盟菁英奖学金,开展“未来之桥”中国-东盟青年领导人千人研修计划,未来5年邀请1000名东盟优秀青年来华培训。

  第四,社会各界广泛参与。中国-东盟友好合作越来越深入人心,双方社会各界对中国-东盟关系的认知度、支持度不断提升,参与中国-东盟合作的意愿日益强烈。由中国民企和著名主持人联手打造的大型文化纪录片《丹行线》就充分展现了社会力量在中国-东盟人文交流中的重要作用。希望今后双方社会各界继续广泛参与,以多种方式加强文化、旅游、教育等领域交流合作,为中国-东盟人文交流事业添砖加瓦。

  今年是中国-东盟媒体交流年,应借势而为,充分发挥好媒体在推动民心相通中的重要作用。陈德海认为,在中国-东盟关系发展进程中,媒体肩负着特殊使命,发挥着独特作用。中国和东盟媒体不断加强对彼此事务和双边关系报道的频度、广度和深度,一些媒体还开设了“中国专版”或“东盟频道”,相关报道数量大、形式多、内容实,是推动双方务实合作的重要助力、传播友好情谊的重要桥梁和促进民心相通的重要纽带,为促进中国-东盟关系不断巩固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在陈德海看来,中国与东盟山水相连、文化交融、血脉相亲,处于相近的发展阶段,双方人民对和平发展有着共同期望,对美好未来有着共同憧憬,双方的梦想是相通的。对讲好中国-东盟故事,双方新闻界探索、积累了许多成功的理念和实践。他们聚焦双方谋发展、促合作的共同梦想,生动讲述各国人民追梦圆梦的故事并相互传递,为地区发展汇聚正能量。他们充分展示各国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地区经济一体化的成就和前景,不断把中国与东盟各国对合作发展的信心、对和平发展的追求、对共赢发展的诉求和维护多边主义的主张传递给世界。他们积极分享经验、互学互鉴,共同应对全媒体快速发展的时代潮流,共同破解媒体融合发展的艰巨挑战。这些成功经验对于讲好中国-东盟故事具有重要意义,应继续坚持和发扬。期待双方媒体充分利用媒体交流年这一契机,发挥独特优势,加强交流合作,不断为双边关系发展作出新贡献。

  陈德海最后表示,作为中国和东盟十国共同成立的唯一的政府间国际组织,中国-东盟中心的发展历程凝聚了中国和东盟十国的共同努力和心血。中心的不断发展壮大,彰显了中国-东盟关系巩固发展的良好态势。中心将以落实双方领导人达成的重要共识为指引,用好媒体交流年契机,不断完善媒体交流平台,探索开展中国-东盟媒体交流合作有效机制,并且通过举办一系列“接地气”的友好交流活动,推动媒体交流合作提质升级。同时,希望通过双方媒体,积极向社会各界宣介双方经济社会发展成就及中国-东盟合作成果,增进相互了解,提升双方民众的中国-东盟合作意识。双方应为共同建设更为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实现不断促进地区和平稳定和发展繁荣的美好愿景不懈努力。

   (本报北京2月20日电 本报记者 曹元龙)

编辑:李学平

相关阅读

高清图片

 

图片

 

排行

 

专题

  • 专题

    “春暖花开”策划|国际40年:唱响共同繁荣的中国声音

  • 专题

    2018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

  • 专题

    第五届世界互联网大会

  • 专题

    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

  • 专题

    “一带一路”倡议五周年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本站地图 | 投稿邮箱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18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