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学习时政看点工事全总工会评论权益视频财经企业就业民生国际军事理论汽车健康人物书画摄影旅行文化公益教育娱乐体育

中工国际

外交

“和更多孩子一起做科普实验”

2020-10-30 07:11:49 来源:人民日报

  人民日报记者  龚  鸣

  “阿拉丁神灯”“火星四射”“飞火箭”……这些新奇有趣的玩意儿来自北京化工大学特聘教授戴伟精心设计的科普实验。拍摄这些实验的短视频中,彩色的泡沫蹿至屋顶,白色的雾气弥漫大半间教室,透明的液体吹一吹就变成了红色、橙色……神奇的化学反应令人赞叹。这些短视频在中国社交媒体上大受欢迎,单条点击量超过1500万,戴伟也收获了400多万粉丝。

  年逾花甲的戴伟来自英国,1996年起受聘于北京化工大学。在中国大学校园里度过了20多个春秋后,他开始越来越多地走向中国的中小学和乡村。戴伟和他的团队还开发了微型化学实验包,让更多中小学生有机会动手做实验。

  戴伟在2001年获中国政府友谊奖,2005年获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他在中国的科研成绩很亮眼,对过去几十年间中国教育的发展也深有体会。“刚来中国时,实验室小,设备也不足,博士生只有20多人。如今,实验室越来越多,设备先进高端,博士生队伍也越来越庞大,北京化工大学还和外国很多高校建立了合作关系。硬件提升了,软件也过硬了。”

  “越来越多的中国学生走出去,我也希望更多外国年轻人到中国攻读博士,与中国科研一起成长。”戴伟常常在一些场合鼓励各国年轻人,“不要错过和中国合作的机会”。他说,目前国际上很多前沿的优秀论文都来自中国的实验室,中国和外国科研机构之间的合作形成了双向优势互补的局面。

  “牛津大学毕业的教授为什么天天围着小孩子转?”从科研到科普,一些人不理解戴伟的选择。“科技创新和科学普及是科学发展的两翼。”戴伟认为,科普是打开科学大门的钥匙,中国重视科普教育,这是提高全民科学素质、培养科学人才、提升创新能力的关键。

  “科普需要趣味性,但知识点在哪儿?孩子们能学到什么?这是我最关心的。”戴伟要求科普实验既好玩又好学,用趣味性启发青少年的科学思维。如今,戴伟领衔在北京化工大学成立了北京市科普基地,定期邀请中小学生前来体验科普实验。在这里,装满实验设备和容器的储物盒、纸箱摆得满满当当,一只黑色超大号行李箱躺在地上“随时待命”。戴伟说:“疫情结束后,我还要去更多地方,和更多孩子一起做科普实验。”

编辑:王川

高清图片

 

图片

 
 

专题

  • 专题

    习近平访问希腊并赴巴西出席金砖峰会

  • 专题

    李克强出席系列国际会议并访问乌、泰两国

  • 专题

    聚焦第三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

  • 专题

    2020年中国服贸会

  • 专题

    亚洲文明对话大会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2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