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上合峰会)当“和合理念”遇上“帆船之都” 习近平勾勒上合发展远景
中新社青岛6月9日电 题:当“和合理念”遇上“帆船之都” 习近平勾勒上合发展远景
中新社记者 张子扬
9日晚,青岛国际会议中心,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上海合作组织峰会欢迎宴会上致祝酒辞。
回顾习近平500余字的致辞,外界不难发现,“儒家文化”“和合理念”“上海精神”以及“帆船之都”等关键词组合在一起,勾勒出习近平对上合组织未来发展的远景。
习近平说,山东是孔子的故乡和儒家文化发祥地。儒家思想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儒家倡导“大道之行,天下为公”,主张“协和万邦,和衷共济,四海一家”。这种“和合”理念同“上海精神”有很多相通之处。
习近平同时强调,“上海精神”坚持互信、互利、平等、协商、尊重多样文明、谋求共同发展,强调求同存异、合作共赢,在国际上获得广泛认同和支持。
在外交学院院长助理高飞看来,中国传统文化所强调的“和合理念”与新中国成立后所坚持的求同存异外交原则,与“上海精神”可谓一脉相承。世界多样性是原点,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是世界方向,“上海精神”,无疑代表了世界未来的发展坐标。
细观这几组古语不难看出,“大道之行,天下为公”,意在描述在万众瞩目的国际舞台上,中国正在以一种大国胸怀,给世界带来新时代的信心与力量;“协和万邦”主张的是人民和睦相处,国家友好往来;“和衷共济”道出大家要同心协力,共克时艰。
高飞说,如此看来,“上海精神”与中国传统文化是紧密相连的。
回顾上合组织成立17年来,在“上海精神”引领下,安全、经济、人文等多个合作领域取得丰硕成果,特别在机制建设方面也迈出历史性步伐。
如今,上海合作组织拥有8个成员国、4个观察员国、6个对话伙伴,成为维护地区安全、促进共同发展完善全球治理的重要力量。
高飞告诉中新社记者,依托“上海精神”,上合组织得到了快速发展。不仅成员国不断扩大,且在世界范围的吸引力、感召力不断上升,显示了自身发展活力。
中国上合组织研究中心秘书长邓浩认为,当印度和巴基斯坦加入该组织后,大大增强了上合组织在国际事务中的分量。特别在当前国际形势不确定、不稳定因素增加的背景下,国际社会期待上合组织提供更多的正能量,为全球治理贡献上合智慧和上合方案。
作为世界著名的“帆船之都”,许多船只从青岛扬帆起航、追逐梦想。10日,在这里举行的上海合作组织扩员后首次峰会,将全面规划本组织未来发展蓝图。
观察家们认为,站在黄海之滨,各成员国应有理由相信,上海合作组织未来发展,重要的是继续坚持“上海精神”,继续坚持各个国家之间互信、互利、平等、协商、尊重多样文明、谋求共同发展。
邓浩进一步表示,上合组织已进入到一个全面发展的新阶段,开启新航程,迫切需要青岛峰会作出全面规划和顶层设计。站在新的历史方位,需要各国齐心协力,乘风破浪,共同开启上海合作组织发展新征程,确保行稳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