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卫健委加强医疗领域“放管服”改革
电子化注册打破时空限制“不打烊”
□ 本报记者 张红兵
在国家卫健委20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卫健委医政医管局副局长郭燕红介绍了医疗卫生领域“放管服”改革主要举措和医疗电子化注册管理改革进展。郭燕红指出,近一年来,国家卫健委推出一批简政放权举措,包括取消养老机构内设医疗机构行政审批,组织清理没有法律依据的“无谓证明”等,进一步优化医疗行业准入政策环境,吸引更多力量推动医疗行业发展。
推动审批服务便利化
郭燕红说,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卫健委加快推进医疗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深化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为抓手,率先在医疗机构、医师、护士管理方面探索创新,取得了积极进展。
运用信息化手段,推动审批服务便利化。据郭燕红介绍,2017年4月,在全国全面启动实施医疗机构、医师、护士的电子化注册改革。这个管理改革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网上公开办事信息。各级卫生健康部门依托电子化注册系统,集中全面公开相关文件依据、办事指南、准入条件、常见问题、举报方式等,提供样例表格、填写说明,实现网上可查、电话可询,尽最大的努力为申请人提供清晰的政策指引。
二是网上办理注册登记。登记注册的申请、受理、审核、决定等各环节全部在网上办理,通过系统后台形成科学细化的审批权限,实现同一事项无差别受理、同标准办理。电子化注册打破了传统审批方式在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极大方便了行政管理相对人在办事过程中他的方便程度和提高效率。而且网上办理还提供了“不打烊”“不见面”的审批服务,实现网上受理、网上办理、网上反馈。
三是精简材料、环节。进一步精简审批材料,压缩审批环节,优化审批流程,让信息多跑路,群众少跑腿,解决了“办事难、办事慢、多头跑、来回跑”等问题。
医疗资源集约利用共享
郭燕红说,最近一年来,国家卫健委推出了一批简政放权举措,近日又联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实施了关于进一步改革完善医疗机构、医师审批工作的通知,这些举措包括了取消养老机构内设医疗机构(诊所、卫生所(室)、医务室、护理站)行政审批,实行备案管理;将二级及以下医疗机构设置审批与执业登记“两证合一”;将妇产科医师执业证书与母婴保健技术考核合格证书“两证合一”;组织清理“无谓证明”,就是没有法律依据的这些证明一律取消,同时取消医疗机构验资证明,由申请人对注册资金真实性负责等等。这些改革举措进一步优化了医疗行业的准入政策环境,吸引了更多力量推动医疗行业发展,为人民群众的健康提供更好的服务。
培育新业态新模式,丰富医疗资源供给。她介绍说,国家卫健委前几天发布了医疗消毒供应中心、健康体检中心、眼科医院等3类独立设置医疗机构的基本标准和管理规范,加上之前发布的7类(医学检验实验室、病理诊断中心、医学影像诊断中心、血液透析中心、安宁疗护中心、康复医疗中心、护理中心),一共有10类独立设置的医疗机构。这类新型医疗机构,一方面精准对接群众多层次、多样化和差别化的健康服务需求,补充和加强了医疗资源供给,另一方面建立了平台化的服务模式,实现了医疗资源的集约利用和共享。既有利于降低基层医疗机构的举办运行成本,又有利于提高医疗服务的同质化水平,一举两得,受到行业和社会的广泛认可。
进一步提高“互联网+”水平
郭燕红说,通过各方面共同努力,医疗领域“放管服”改革取得了显著成效。政府职能加快转变,政务服务效率普遍提高、申请人办事更加便利。
她指出,在巩固做好前期工作的基础上,下一步将从三个方面进一步加大改革创新力度。一是指导各地切实落实各项改革举措,推动审批服务理念、制度、作风全方位深层次变革,着力打造“宽进、快办、严管、便民、公开”的审批服务模式。
二是进一步提高“互联网+政务服务”工作水平。加快推进电子化注册系统横向联通以及更广范围实现功能集成、构建一体化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在更深层次、更广范围实现功能集成,让更多事项“一网通办”“一办到底”,努力做到申请人办事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次,甚至不跑路。
三是加强典型经验的总结推广。北京、辽宁、浙江、山东、河南、四川、西藏等地因地制宜,创造探索形成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措施办法,国家卫健委将进一步加强总结推广,鼓励各地相互学习借鉴,促进“放管服”改革再上新台阶,服务于健康中国的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