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校至少配备2名心理健康教育专职教师
心理健康教育成高校新生必修课
教育部要求完善心理测评方式,禁止使用可能损害学生心理健康的方法和仪器
本报讯(记者尹晓燕)在即将到来的新学期,高校新生将新增一门必修课,即心理健康教育。日前,教育部印发《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提出把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纳入学校整体教学计划,组织编写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示范教材。各高校要建设一支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每校至少配备2名心理健康教育专职教师。
《纲要》提出,要健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把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纳入整体教学计划,规范课程设置,对新生开设心理健康教育公共必修课。倡导面向全体学生开设心理健康教育选修和辅修课程,实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全覆盖。
在学分学时设置上,《纲要》提出公共必修课程原则上设置2个学分、32—36个学时。通过线下线上、案例教学、体验活动、行为训练、心理情景剧等多种形式,提高教学效果,提升教学质量。
除了课程安排,《纲要》还提出要广泛举办心理健康教育月、“5·25”大学生心理健康节等主题教育活动,组织开展各种有益于大学生身心健康的文体娱乐活动和心理素质拓展活动,增强心理健康教育吸引力和感染力。
在平台建设上,《纲要》提出要优化心理咨询服务平台,加强硬件设施建设,设立心理发展辅导室、心理测评室、积极心理体验中心、团体活动室、综合素质训练室等,积极构建教育与指导、咨询与自助、自助与他助紧密结合的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服务体系。
《纲要》要求完善心理测评方式,优化量表选用,禁止使用可能损害学生心理健康的方法和仪器。科学分析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互联网新媒体应用快速推进、个人成长历程、家庭环境等因素对学生心理健康的深刻影响,准确把握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变化规律,不断提高心理健康素质测评覆盖面和科学性。
在师资建设上,《纲要》要求各高校要建设一支以专职教师为骨干、以兼职教师为补充的师资队伍。专职教师要具有从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相关学历和专业资质,按照师生比不低于1:4000配备,每校至少配备2名。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原则上纳入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管理,要落实好职务(职称)评聘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