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消息:哪些是2018年我国野生动植物保护方面最值得记忆和最具影响力的事件?“2018年中国野生动植物保护十件大事”2月2日由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对外发布。
1.中国全面禁止象牙贸易
中国政府从2018年1月1日起全面禁止国内象牙商业性加工和销售,成为全球打击象牙非法贸易措施最严格的国家,为全世界作出表率。为全面实施象牙禁令,中国政府从国内、国际两个层面采取措施。2018年,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联合外交、文化、海关、市场等部门多次在北京、天津、湖北、云南、福建、江苏、浙江、广东等地开展检查和宣传工作,以确保该项措施执行到位。同时,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联合海关总署等部门赴坦桑尼亚、马拉维、莫桑比克、赞比亚、乌干达、埃塞俄比亚等非洲国家开展濒危物种保护宣讲会,呼吁公众远离象牙等野生动物制品非法贸易。
2.东北虎繁殖家庭频现东北虎豹国家公园
2018年,通过监测发现,多个野生东北虎繁殖家庭现身东北虎豹国家公园。5月26日,在吉林珲春监测拍摄到一只雌虎携带2只幼仔外出的画面。10月5日,在珲春监测到另一只雌虎携带4只幼仔在林中漫步,这是中国第三次监测到一虎带4仔的场景。东北虎繁殖家庭连续被发现,显示了中国东北虎种群繁殖力旺盛,东北虎豹国家公园内的东北虎种群迎来了一次比较集中的繁殖高峰期。
3.野外引种开启大熊猫种群复壮新征程
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野外引种大熊猫“草草”,于2018年7月25日在四川卧龙核桃坪野化培训基地顺利产下一对龙凤胎。这是大熊猫野外引种项目开展以来首次诞下双胞胎。目前,两只幼仔情况稳定。这标志着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继2017年野外引种实验大熊猫成功产仔后,圈养大熊猫野外引种再次取得突破性成功,对进一步改善圈养大熊猫遗传结构和提高大熊猫遗传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
4.全国百支队伍参与候鸟护飞行动
2018年,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在候鸟迁徙季开展两次志愿者护飞行动,组织全国超过百支队伍开展了候鸟保护讲座、监测巡护、拆网举报等活动,并协助相关部门破案,形成了保护候鸟和打击非法猎捕的浓厚氛围。一年来,各地因地制宜开展护飞行动,签署了100个爱鸟护鸟文明协约,建立了主管部门、执法部门、各省协会与志愿活动相互配合、联合行动机制,推动了政府主导、社会支持、民众广泛参与的野生动物保护志愿活动组织体系建设。
5.16家机构联合倡议保护野生兰花
2018年7月14日,由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与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国家濒危物种科学委员会等单位在深圳共同主办“紫纹兜兰回归自然试验项目启动仪式暨兰科植物保育研讨活动”。在紫纹兜兰回归自然启动仪式上,中国野生植物保护协会、中国花卉协会、中国中药协会、中国植物园联盟、世界自然基金会等16家单位联合发起了“保护野生兰花,拒绝无序交易”的倡议。电商平台、园林造景、展会展览、中医药等利用和销售兰科植物的主要渠道作出相关承诺,倡导在电商平台劝阻贩卖野生兰花商户,号召消费者拒绝购买野生兰花。
6.雪豹保护国际合作达成深圳共识
2018年9月4日-6日,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会同广东省政府和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在深圳市组织召开了国际雪豹保护大会。来自中国、印度、哈萨克斯坦、蒙古、俄罗斯等12个雪豹分布国的政府或专家代表,以及相关国际组织代表200多人出席会议。与会代表围绕雪豹保护面临的问题,共同探讨加强雪豹保护的科学对策和政策建议。会议通过《全球雪豹保护深圳共识》,提出今后各方务实合作的优先领域、合作机制,标志着全球雪豹保护国际合作迈上新台阶。
7.首届中国野生植物保护大会引起广泛关注
2018年12月12日-14日,首届中国野生植物保护大会在山东省烟台市召开。大会以科学保护、法治保障、有序利用为主题,以开放、交流、合作、共享为理念,力争实现对野生植物资源的科学保护。展示了全国野生植物保护领域的科学成果,提出了修订野生植物保护名录的建议,交流了野生植物保护经验,探讨了科学利用野生植物资源的方法,通过了对保护野生植物作出突出贡献实施奖励的办法。大会共作了108个专题报告,全国植物学界相关人士700余人参加大会。
8.全国开展严厉打击犀牛和虎及其制品非法贸易专项行动
2018年11月13日,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召开电视电话会议,决定至12月31日,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开展严厉打击犀牛和虎及其制品非法贸易专项行动,遏制走私及非法收购、运输、出售犀牛和虎及其制品犯罪苗头,保护珍稀濒危野生动物安全。专项行动期间,全国森林公安共处理刑事案件396起,打击处理犯罪人员770人,打掉犯罪团伙13个,共查获犀牛角、虎制品等数百件,涉案价值数千万元。
9.《中国生物物种名录》(植物卷)丛书全册面世
《中国生物物种名录》(植物卷)丛书历经6年于2018年全部完成出版。丛书共12册,编撰了中国境内全部野生高等植物及重要栽培植物和归化植物,共计464科4001属36152种。丛书由中国众多植物类学家编研,对中国境内高等植物进行整体的物种编目,是对中国植物区系“家底”的全新“盘点”,为我国实施野生植物保护奠定了科学基础。
10.人工养殖林麝野化放归首获成功
2018年4月26日以来,红外相机多次在陕西省宁陕县密林中拍摄到佩戴GPS项圈、人工养殖的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林麝成年个体及携带幼仔活动的场景,表明陕西省进行的世界首次养殖林麝野化放归试验获得成功。
2017年6月29日,陕西省林业厅、陕西省科学院在宁陕县境内的宁东林业局响潭沟野化放归8头雌性林麝、5头雄性林麝,其中8头佩戴项圈。放归后至今,陕西省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研究团队通过自动感应红外相机技术、林麝佩戴的GPS项圈定位追踪、跟踪观察、样方调查等方法对放归林麝进行科研监测。监测结果表明,8头佩戴项圈的林麝,有6头在一定区域内活动。放归的个体能够生存并产仔繁育后代,是人工养殖野生动物野化放归成功与否的根本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