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学习时政看点工事全总工会评论权益视频财经企业就业民生国际军事理论汽车健康人物书画摄影旅行文化公益教育娱乐体育

中工新闻

神州

邹容长眠地 松柏郁苍苍

2018-04-06 04:03:21 人民日报

  上海华泾公园内的邹容墓地,松柏郁郁,石板路上,青草掩缝。墓前几束雏菊,洁白、明黄。墓后一排高高的香樟树,划出一道深深浅浅的绿色弧线。

  年轻的邹容,生命在此定格。“邹容家乡在重庆。留学日本后回到上海。1905年4月3日,因苏报案死于上海狱中。”上海市徐汇区文化局文物管理办公室主任冯志浩感慨,“百余年过去,这座城市一刻都没有忘记过他。”

  百余年前,英烈们正奋身在黑暗中寻求光明。家境殷实的邹容,17岁赴日本留学,开始参加革命运动。这个年轻而热血的灵魂,与同学张继、陈独秀等人一同剪去清政府留学生监督姚文甫的辫子,至上海后,与革命志士章太炎、章士钊等人结为挚友,最终用生命实践“仁义所在,虽粉身碎骨不计”。

  邹容墓不远处,便是刘三的藏书楼“黄叶楼”。2007年,邹容纪念馆在此开馆。

  刘季平,自署“江南刘三”,上海人。在共同的革命志向和爱国活动中,同是留日学生的刘三与邹容相识。邹容狱中去世后,刘三不畏株连,将其遗骸安葬于华泾镇刘宅旁高地,史称“义葬华泾”。“将邹容纪念馆设在‘黄叶楼’,也是考虑到其中的纪念价值。”冯志浩介绍。

  两年前,邹容纪念馆闭馆重修。2018年4月,在邹容去世113年后,邹容纪念馆重新布展开放。“邹容史料特别少。”冯志浩回忆,为纪念馆的重修,他牵头各方,花费两年多时间,各地搜寻珍贵史料,“包括邹容的家乡重庆、提篮桥监狱等地,最终得以呈现。”

  走进纪念馆,邹容现存仅有的两张肖像照、提篮桥监狱旧影、章太炎手书《邹容传》、公共租界工部局讨论苏报案的会议记录、《字林西报》有关苏报案的庭审记录、祭扫邹容墓的史料照片……在历史的沉淀中,邹容的一生,有着耀眼的光芒。

  纪念馆里,陈列着邹容所著的各个版本的《革命军》。薄薄一本小册子,虽只有两万多字,却是第一部系统阐述革命理论的著作,被誉为中国近代的《人权宣言》。“中华共和国为自由独立之国”“凡为国人,男女一律平等,无上下贵贱之分”……字里行间,依稀能看到当年那名奋勇青年的身影。

  “风雨巴山遗恨远,至今人念大将军”。百余年来,人们从未忘记过邹容。“鲁迅也很推崇《革命军》,很多学者认为,鲁迅弃医从文,与之有一定关联。”冯志浩介绍。

  1924年,章太炎、蔡元培、章士钊、于右任、张继等20余人专程前往华泾公祭,修墓立碑。1980年,为纪念辛亥革命70周年,上海市文物管理委员会重修邹容墓。1981年,上海市人民政府立牌邹容墓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时光流淌,邹容墓庄严肃穆,连结着历史深处的那份热血。这里,是徐汇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一年四季,春花冬雪,总有人自发前来祭扫邹容墓。

  刘三的外孙女周复心老人,带着她的家人,无论酷暑严寒,都坚持打扫墓地。当年,章太炎同蔡元培等人到刘宅邹容墓上祭奠,嘱托刘三女儿、周复心母亲刘缙“一定替我守护好邹容墓”。自此,100多年来,一家五代,谨遵承诺,一直守护着……(本报记者  曹玲娟)

编辑:王川

相关阅读

高清图片

图片

图解

排行

专题

  • 专题

    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

  • 专题

    2018全国两会

  • 专题

    2018新春走基层

  • 专题

    聚焦党的十九届三中全会

  • 专题

    奋斗·劳动者之歌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2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